知識不是力量

雪峰

  知識,是人們在社會和生產的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和認知的綜合。

  一個人具備了豐富的知識,表示此人具備了擁有力量的基礎,但不管他擁有的知識多麼豐富,並不代表此人有力量。 比如圖書館擁有豐富的知識,但圖書館本身並不具備力量。 僅僅從儲存知識這一點而言,人的大腦與圖書館無異。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在其著作《沉思錄》中說的,一般在學校里,老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時津津樂道的就是這句話,由此,學生們盲目地認為,只要學好了學校設置的課程,只要掌握了知識,畢業後就可以擁有力量來實現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知識主要來自於感官,但是,弗蘭西斯·培根針對古希臘哲學家普羅特格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之論說:“斷定感官為衡量萬物的尺度,是很大的錯誤。 ”這也就是說,用通過感觀獲得的知識來判斷和衡量萬事萬物萬象會犯錯誤的。

  現在,我們面前站著一個初中畢業的性感妙齡美女和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醜妞,請問:這兩位女子中哪一位更能引起一個男人豐富的聯想和情緒的波動? 更能激發一個男人旺盛的活力? 如果是美女,那就證明知識不是力量,而美才具有巨大的力量。

  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具有很大的盲動性和危險性,這是一種認知誤區,也是思維誤區,比如接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種人生知識必然會給一生帶來煩惱和痛苦,這是千百年來人類共同犯錯誤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對人生沒有什麼好處,還有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等等。 再比如父母對兒女的教育引導方面,父母所用的全部是自己的知識,但父母的知識引導教育出了身心靈全方位健康的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孩子嗎? 大多是失敗的。 當客觀事物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還繼續頑固地堅持和應用原先的知識,肯定會碰壁,比如各宗教的知識和概念,不僅沒有力量,反而成了阻礙社會發展和妨礙人性解放的反作用力。 其實,偏見和謬見也是一種知識,這樣的知識有什麼益處?

  僅就人而言,最強大的力量是靈活圓融的思維力量,比如愛因斯坦的力量。 我堅信,愛因斯坦的力量不是來自於他的知識,而是來自於他的思維。 沒見過讀書多、獲得的文憑多、經驗多卻思維僵化的人有什麼力量。

  持久的力量不是來自於知識,更不會來自於強大的經濟力量和國防力量,而是來自於真善美愛誠信,真的東西有力量,善的言行有力量,美的事物有力量,愛具有強大的力量,誠實的品質具有力量,守信的人有力量。

  結論是:一定要學習和積累知識,但知識具有局限性、危險性和反動性,不要盲目地認為有了知識就具備了力量,與其消耗大量的寶貴時光去追求知識,不如在真善美愛誠信上多下功夫,因為真善美愛誠信才具備持久的力量,同時,在開發思維上下功夫,不要在背誦記憶過去的知識上耗費過多的時光和精力,不能頑固地用死的知識來硬套變化的活的現實。

  2013/3/16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