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篇

雪峰

  導引語

  截止目前,人類對空間的認識是單面的,只認識到了物質世界的空間一面,而對另一面,即反物質世界的空間尚未認識到。 我們錯誤地認為只有地球這個環境才適合於人類生存,登上了月球,拍攝了火星照片,在興奮的同時悲哀地感覺到,地球的近鄰都不適合人類生存,而要到更遙遠的星球去,那是無法想像的,是不可企及的。

  由於人類對負宇宙認識不夠,所以悲劇不斷發生,對未來的迷惘使人的眼光只局限於此時此生,終其一生在匆匆忙忙、緊張焦慮中過日子,忘記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把本來美好的人生攪得一塌糊塗。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英特網虛擬空間的出現、納米和克隆技術的發展、生命基因密碼的發現、破譯、哈勃望遠鏡能拍攝外太空圖片、包括原子、離子能量的應用,等等,本應該激發人類的思維,使人們能認識到反物質、負空間,進而認識生命的含義,創建全新的價值體系,使每一個人活得更逍閑、更自在、更快樂、更安逸。 但科學發展的結果卻強化了人們的物質存在意識,妨礙了人們對負宇宙的探索,使人類更繁忙、更焦躁、更憂愁、更煩惱,人與社會之間的聯繫更緊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緊張、人的自由度更小,人越來越遠離自然人的屬性,而趨向機器人的屬性。

  人類正坐在一輛沒有剎車且加速行駛的列車上,最終即使偏遠地區的老農也不得不乘上這列快車,不論是否情願,人人都得上這輛列車,驅動這列車的動力來自人類自身,而最終結局將由生物機器人來管理和駕駛它,並將所有的人都機器人化。

  關於負空間,人們覺得不好理解,覺得是虛無縹緲的玄學,實際上,當我們的智慧上升到一定的“度”後,就能“看”到它,人的眼睛只能看見波長在400毫微米到700毫微米的光線,耳朵只能聽到頻率在20-20,000赫茲之間的聲音,海洋中旋渦的中心無水,強颱風的中心風和日麗,一片寧靜,我們不能說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聽不到的就是無聲的。 人人都做夢,夢中的你是真的你,還是假的你? 夢中的你若不是真的,那你為什麼在那個陌生的環境中還有意識,還有七情六慾? 若不是假的,那麼在床上睡覺的你又是誰? 實際上,床上睡著的你和夢中的你都是真的你,只不過你所處的空間有了變化,你夢中的空間是負空間。

  宇宙中有許多負空間,夢中的空間只是其中之一。

  對空間,我們還需用釋迦牟尼佛的觀點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認識。 釋迦牟尼佛說:“一粒微塵中,各現無邊剎海,剎海之中,復有微塵; 彼諸微塵內,復有剎海; 如是重重,不可窮盡。 ”刹海在此的含義是世界,微塵的含義是宇宙。 比如,一納米相對於一粒沙子而言,是微塵; 一粒沙子相對於地球而言,是一粒微塵; 地球相對於銀河系而言,是一粒微塵; 銀河系相對於地球宇宙而言,是一粒微塵; 地球宇宙相對於大宇宙而言,是一粒微塵。 愛因斯坦說:“空間是相對於物質的一種存在。 沒有物質,就沒有空間。 ”相對於物質,就有反物質; 相對於空間,就有負空間; 相對於人,就有仙; 相對於有形生命,就有無形生命。

  一片樹葉、一滴水、一粒沙,都是一個龐大的世界。 在一平方毫米的矽晶片上,可以容納一個大型圖書館的所有藏書; 在一束頻率的電脈衝上可以奔跑千軍萬馬; 一個人的軀體上有一百三十個萬億個生命在活動; 一粒沙上可建千百個美麗山莊。

  對於一個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生命體而言,人是龐然大物; 對人而言,地球這個活的生命體是個龐然大物,但當時空變幻后,一億人生活在一粒沙上並不顯得擁擠。 在不同的空間中,生物有各自的生存條件和食物系統,我們不能以地球人的生存條件和食物需求理解另一時空中人的生存條件和食物體系,也不能認為另一時空中人的身高也是一米七左右,重量也是幾十公斤。

  當我給你講,你可以到幾百萬光年之外的星球上去生活時,你一定會認為我是在癡人說夢,在騙你,其原因是因為你不理解負宇宙速度,什麼是負宇宙速度? 負宇宙速度就是反物質的運行速度,比如在南極站工作的人,若想念家鄉,他的思維意識會在瞬間到達他的家鄉,人在南極,可思維意識在他的家鄉,這種速度就是負宇宙速度。 為了便於理解,我先假定負宇宙速度為:一光年為一秒(實際速度比此還快)。 當我們進入空間隧道的時候,所“走”的速度就是負宇宙速度。

  空間的涵義

  物質和反物質所處的位置及其運行的範圍叫空間。

  空間由物質的存在和分佈決定,負空間由反物質的存在和分佈決定。 沒有物質,就沒有空間; 沒有反物質,就沒有負空間。

  空間分絕對空間和相對空間。 絕對空間指可以無限延伸的空間,相對空間指物體與周圍其他物體之間的距離所構成的範圍。 空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星系與星系之間有空間,原子與原子之間也有空間。

  空間有正負性,物質存在的空間為正空間,反物質存在的空間為負空間。 人的肉體在正空間,而人的靈體在負空間。

  正空間是隨著物體質能和形狀的大小而扭曲、膨脹、縮小或消失的空間,是相對穩定的空間。

  負空間是個急劇變化的空間,瞬間可以有無限的變化。

  空間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及其運動規律。

  不同的空間形成物體不同的運動規律和形態。 比如,在寒帶生活的人的形體跟熱帶環境中生活的人的形體有差異,城市人與鄉村人、漁民與高原牧羊人的相貌有區別,戈壁沙漠中生長的草與森林和高寒山區生長的草生長的方式、開花結果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旅遊區生活的猴子與深山老林中的猴子求生的能力不同,長期和大量女性打交道的男性的脾氣、性格與長期和大量男性打交道的男性的脾氣、性格不一樣, 旅遊區生活的猴子與深山老林中的猴子求生的能力不同,長期和大量女性打交道的男性的脾氣、性格不一樣, 奔波在商場中人的思維和處世方式與教會中牧師的思維和處世方式不同,寺廟道觀中工作的人的意念活動與官場中拼搏的人的意念活動不一樣。

  空間的變化能引起人的生理機能、思維方式、意念活動發生與以往不同的變化。

  生活在寒冷潮濕區得的疾病,一旦到了溫暖乾燥地區,頑疾可以不治而愈,城市中得的病到了鄉下會不治而愈,久呆在某一單位默默無聞的人,一旦換了不同的工作環境,就可能很快成績顯著,功成名就,常在官場中混不出名堂的人,一旦進入商場,有可能如魚得水,很快發達起來。

  空間的變化導致事物發生變化。 一個人要想使自己有變化,就必須改變活動的空間,否則將年復年、月複月、日復日,一直到終。

  空間是變化的,是可以被擴張、壓縮、扭曲的。

  當一個物體的品質與另一個物體的品質等值時,其間的空間呈線形分佈,不等值時,其間的空間就會被擴張,或被壓縮,扭曲,成傘形分佈,或旋轉形分佈。 當一個物體的品質(我們也可稱為能量)大於周圍物體品質(能量)的總和時,它與周圍物體的空間是直線性穩定空間,這個物體就成了這個空間的品質中心,對其它小能量物體而言,它們與這個高品質(大能量)物體之間的空間距離被擴張了,而對這個大能量物體而言,它與其它小能量物體之間的空間反而被壓縮了。

  負空間相反,對品質大的物體而言,它與品質小的物體之間的空間被擴張了,對品質小的物體而言,它與品質大的物體之間的空間被壓縮了。 所以對真正的基督徒而言,耶和華和耶穌就在身邊,無時無刻不在左右和影響著自己的言行,對耶和華和耶穌而言,基督徒們仍在很遠的地方,非基督徒們就更遙遠。 同理,伊斯蘭教徒與安拉和穆罕默德; 佛教徒與如來和釋迦牟尼; 道教徒與元始天尊和老子等,其空間關係可依此類推。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千里萬里的空間距離被壓縮成了只隔一堵牆的距離,這是對低能量的人而言,對能量高的人而言,即使你近在眼前,他也會覺得你遠在天邊。 這就是為什麼能量越高的人,孤獨感越強,即使處在鬧市中,也會感到孤立無援,倍感悲切。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