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家庭悲劇淵藬

雪峰按語:古今中外,家庭悲劇不斷上演,從偏僻的農村到繁華的都市,從文盲到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從普通市民到官場商場文化場名人,處處演繹著家庭導致的悲劇,事實勝於雄辯,人類應該對家庭這種生活模式來一次深刻的思索和探討。

是的,古今中外不乏美好婚姻和美滿家庭,但從比例上講,美好婚姻和美滿家庭在婚姻家庭比例中所佔份額太小,更多的是破碎和傷心及悲劇。 少數事例的成功幸福不能掩蓋絕大多數的失敗不幸。

人類應該探索一條新的生活模式,這個模式應該避免悲劇的產生,使最大限度的人們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開心、快樂、自由和幸福。

我說過,家庭中的悲劇原因不在於丈夫或妻子或其他成員,而在於家庭這種生活模式(程式)有問題。 不解決家庭這種生活模式,再偉大的人也會成為悲劇性人物,更何況普通大眾。

從下面這個事例中我們能獲得些什麼啟示呢?

2008-03-23

國際在線3月23日報導:維迪亞·奈波爾(SirVidiaNaipaul)是當代世界文壇最為知名的小說家之一,2001年他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日前,一本由奈波爾委託他人寫就的傳記首次向外界披露了他的婚姻生活:他曾與情婦、妓女胡來,並因此使妻子飽受精神折磨長達四十年,最終鬱鬱而終。

傳記首次披露諾獎得主私生活

現年75歲的奈波爾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是印度婆羅門的後裔。 他自小生活在現今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後來在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寫出了一系列作品,並獲得了英國文學的重要獎項之一:布克獎。 2001年,奈波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儘管奈波爾在文學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他的私生活卻是一團糟。 根據一本最新出版的傳記披露,奈波爾曾因找妓女尋歡作樂和大搞婚外情,讓妻子派特麗夏·奈波爾在精神上飽受折磨長達41年,直至鬱鬱而終。

這本傳奇是由奈波爾本人聘請著名作家弗裡奇撰寫的,名為《事實真相》。 弗裡奇曾為19世紀英國著名軍官、著名探險家法蘭西斯·揚哈斯本德寫過傳記。 奈波爾請弗裡奇將這段毫無愛情可言的婚姻如實記錄下來,內容可以涉及一切隱私,可以參考他曾寫過的一切書信、文章,甚至可以翻看派特麗夏的24本私人日記。 而這些日記,據稱就連奈波爾本人都未曾讀過。 就是這本傳記,首次揭開了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私生活。

不幸從新婚開始

1955年,派特麗夏嫁給奈波爾。 然而這段長達41年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毫無甜蜜可言:奈波爾甚至不肯為派特麗夏買一枚婚戒。

新婚後第三年,奈波爾開始出軌。 “1958年夏天,奈波爾開始找妓女尋歡作樂。 他在當地報紙上找妓女的電話,趁著派特麗夏下午在一所學校教書的時候與妓女鬼混。 ”

然而,所有這一切派特麗夏都默默地承受著,因為她太愛奈波爾了,愛得難以自拔,有的時候她甚至不是一位妻子,而更像是奈波爾的廚師或者傭人,精心地照顧著他。 面對感情上的痛苦,派特麗夏總是選擇用鎮靜片麻痹自己。

不過派特麗夏的容忍並沒有換來回報。 1972年,這段婚姻更加岌岌可危,奈波爾有了情婦——已婚英國阿根廷混血婦女瑪格麗特·古丁。 他們時常躲開派特麗夏外出遊玩,從此派特麗夏與奈波爾常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開始分居。

拿和妓女鬼混當談資

派特麗夏在她的私人日記中曾傾吐過心中的不快,從這些內容也可大致瞭解到與奈波爾的婚姻有多麼不幸。 一則日記這樣寫道:「維迪亞(奈波爾)告訴我,自1967年起他再也享受不到和我做愛的樂趣。 他對我說,我不像是一位作家的妻子,倒像是一位公務員的妻子,侍候著比自己地位高的丈夫。 “對於這樣的記述,奈波爾如今深深地意識到他對待派特麗夏有些殘酷。” 我解放了自己,但卻毀了她。 ”

1994年,奈波爾在接受一家雜誌專訪時高調地向記者吹噓:他時常在倫敦找妓女尋歡作樂。 奈波爾的私事被媒體傳得沸沸揚揚。 那時,派特麗夏因為癌症剛剛接受了乳房切除手術,正處於治療的最關鍵時期。 獲悉這一新聞後,派特麗夏頓時失去了所有的精神支柱,變得鬱鬱寡歡,從此身體再也沒能恢復。 兩年後默默去世。

對於這一切,奈波爾現在想來非常後悔,對派特麗夏感到非常愧疚:“我想,是所有這一切毀了她,她徹底崩潰了。 她一直飽受折磨,可以說是我殺了她,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

妻子去世后立即再婚

在派特麗夏被診斷出患上乳腺癌時,奈波爾對她的病情毫不關心。 “那時我正專心撰寫《印度:當今的百萬嘩變》一書,滿腦子全是寫作,醫院對我來說是個嘈雜的地方...... 那天下午我不得不去了趟醫院,但派特麗夏不見了...... 最終我找到了她,當時她坐在輪椅上,疲憊無力、情緒低落,看起來非常痛苦。 她在孤伶伶地等我來看她。 ”

在派特麗夏即將走向生命的盡頭時,情婦瑪格麗特以為和奈波爾的愛情終於可以正名了,然而奈波爾卻結束了他們的關係,因為他愛上了另一名女子:離異巴基斯坦記者娜迪拉。 就在派特麗夏去世6天后,奈波爾安排娜迪拉飛到他家中,兩個月後他們舉行了婚禮。

曾經的摯友相繼出書“聲討”

事實上,奈波爾不僅將愛情搞的一團糟,他還親手扼殺了一生中最珍貴的友情。 以至於雖然他在文學上獲得極高的造詣,卻在文學圈子中不太受歡迎,不少文人認為他高傲自大、粗蠻無禮、性格冷酷。

美國小說家保羅·瑟洛克斯是奈波爾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當他們最終鬧翻時,保羅曾寫書披露了他們的友情和鬧矛盾的經過。 書中,保羅稱奈波爾“不招人喜歡”“性格有缺陷”“冷酷”。

黛安娜·亞瑟爾是一名英國編輯,曾幫奈波爾出書,1975年他們鬧翻。 黛安娜後來在她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我再也不喜歡奈波爾了。 ”

維迪亞·奈波爾的相關作品介紹

《米格爾大街》1959年

《神秘的按摩師》1957年

《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1961年(成名作)

《印度:受到損傷的文明》1977年

《幽暗國度》1981年

《大河灣》1979年

《效顰人》1967年

《遊擊隊員》1975年

《在自由的國度》1971年(獲得布克獎)

《在信徒中間》1981年

《超越信仰》1998年

《尋覓中心》1984年

《神秘的新來者》1987年

《印度:當今的百萬嘩變》1990年

《世俗之路》1994年(旺仔)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