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道 德 法 術

雪峰

  養生宗旨:保健康、得長壽、脫凡骨、成仙道。

  養生內涵:養精、氣、神、形、心、性。

  養生之道:走上帝之道,即自然之道,法自然而行。

  養生之德:善待一切眾生,無德難以養生,利他就是利自己,害他就是害自己。

  養生之法:凈化心靈、空靈意識、無我無相、與道合一。

  養生之術:作息有常、飲食有節、安神靜意、動靜相宜、調息養氣、恬淡簡易、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清心寡欲、減少思慮、負陰抱陽、知雄守雌、平和待人、處事有度、冥想美事、多行陰騭、常換空間、融入自然。

  對以上內容扼要解釋如下:

  保健康得長壽脫凡骨成仙道,就是養成仙風道骨,自在逍遙。

  養精就是吸收能量,吸收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保證身體「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養氣主要養肺氣、胃氣、肝氣、心氣、血氣、精氣、神氣。

  養神主要是讓神安,神不外馳。

  養形主要是通過養生體操讓形體比例對稱胖瘦勻稱慈眉善目外形貌美。

  養心的主要目的是讓境隨心轉,讓心靈超萬象,能做到事來心顯事去心空,萬事萬物萬象不滯留於心。

  養性難度最大,養性主要是摒棄人的智慧和聰明,回歸創始者的意圖中去,也即做到天人合一。

  因“大道甚夷”,“道法自然”,所以養生所遵循的道是自然之道。

  養生之德在於利益眾生。 善待一切生命一切生命就會善待自己,若以傷害其它生命來養自己,那就違背了養生之德,違背了養生之德,養生不僅徒勞,且將貽害無窮後患無窮。

  養生之法首先是凈化心靈,把心靈花園裡的雜草垃圾清除乾淨,使其鮮花開放香氣氤氲,然後靜心守一讓意識有序不雜亂始終處在空靈狀態,因無我才能成就我,一切相皆屬虛妄,所以要進入無我無相狀態隨順道而演繹演化,道久,所以我也久。

  養生之術屬於方法和措施,養生之術內容浩瀚繁多,我主要重視以下十八個方面。

  作息有常:指勞作休息起居安排要準時有序,最好隨順自然時序和人體結構程式。

  飲食有節:不亂吃,不瞎吃,該吃的吃,不該吃的絕對不吃。 不暴飲暴食,也不挨餓受饑,吃飯定量定時。

  安神靜意:心靜則神安,心馳則神蕩,神不守舍則難以健康長壽,所以要讓心靜,同時還要意靜,即意識、意念、意想純而不雜。

  動靜相宜:動靜相輔相成,純粹的動和純粹的靜都對養生不利,該動的時候就動,該靜的時候就靜,可以心靜身動,可以心動身靜,可以心身都動,可以心身都靜,總之,動和靜要結合,要相宜。

  調息養氣:通過有意識地調息,使呼吸變得越來越舒緩、均勻、悠長,還可以結合養生體操,讓運動與呼吸同步進行,以此來養氣。

  恬淡簡易:讓生活簡單儉樸,不追求奢華的東西,這樣就不會忙,不忙,也是一種養生。

  導氣令和:這是一種氣功修鍊,讓氣在四肢百骸五臟六腑間和緩地運行無阻。

  引體令柔:做體操,使肢體柔軟不僵硬。

  清心寡欲:滿足當下,心存感激,隨遇而安,不求多餘。

  減少思慮:三分人事七分天,一切皆有定數,養生要減少思慮。

  負陰抱陽:看不見的為陰,看得見的為陽,要依託看不見的,要依靠看得見的,陰補陽剛,陽補陰柔,堅守太極原理。

  知雄守雌:不要逞強、逞能,水深自然成淵,山高自然成峰,養生要在點滴上做文章,在微弱上下功夫。

  平和待人:始終保持心平氣和,不與人爭、不與人吵、不與人鬥、不與人爭論、辯論,要與周圍人群和睦和諧相處。

  處事有度; 不要把事做絕,凡事留有餘地,超過了度,就不是養生。

  冥想美事:充分地運用吸引力法則和心像思維原理建設好自己的身體和環境。

  多行陰騭:多做無相佈施,偷偷地多做好事。

  常換空間:經常更換自己生活居住的空間,不要在一個地方呆的時間過長。

  融入自然:生活在大自然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養生是一門學問,養生是一門藝術,養生是一種品位,養生是昇華生命的一個過程,養生不是階段性的,而是貫穿一生的,以養生的眼光和角度對待人生所遇的一切,人生就有了不同的層次和境界,就有了劉禹錫《陋室銘》的心境。

  養生首先要養道,其次是養德,具備了養生的道德後就可以用養生之法,明白了養生之法後就可以隨意地遊刃有餘地用養生之術了,養生之術內容龐雜,牽扯到與人有關的方方面面,太過重視術,反會成為負擔累贅,所以用術還是對症下藥的好,“自性能生萬法”,不必過於防範和擔憂。

  願人人“做愛做到九十九,活人活到一百二”。

  2014/6/19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