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節儉,山河明媚 / 佩瑤草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 無論什麼東西,只有節儉,才能長久,若以節儉來修其自身,那身邊便不會出現浪費,更不會出現“白色污染”這麼嚴重的環境問題,節約勤儉之人乃是美德之人。
“仁以厚下,儉以足用”或許有人覺得當下生活富足,便可為所欲為,其不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浪費的東西,其苦必遭反噬反其身,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節儉已無必要。” 其言大謬! 馬旭老人清貧一生,節儉到每餐只吃一點麵條和青菜,卻將科研經費積攢多年,以千萬巨額在家鄉捐助學校,灌溉一世的鄉愁。 葉嘉瑩先生魻背之年過節儉過活,卻將退休金捐出資助學術研究,促進古典詩歌的傳播。 節儉是為了將更多資源運用到亟需之處。 這樣的思想境界與奉獻情懷又豈是山珍海味可以比擬?
追溯歷史,商紂王荒淫無度、生活糜爛,過著窮奢極侈的日子,造酒池肉林,最終為周武王所滅,成為歷史上的暴君,被世人唾棄; 放眼世界,最早確立海上霸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並沒有用靠海外殖民得到的財富發展國內經濟,而是用來購買國外奢侈品,最終導致西、葡兩國衰落,節儉是安邦定國的法寶,讓節儉蔚然成風,國家才會海晏河清,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勤儉是一種習慣。 古人有言:儉,德之共也; 侈,惡之大也。 節儉,是一個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 范仲淹斷齑畫粥,節儉成為他走向成功的助力器。
諸葛亮曾於《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通過節儉的生活來培養道德品質,是自古至今都被宣導的人生之道。 古人認為儉有四利:養德、養壽、養神、養氣。
《陋室銘》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的房屋雖簡陋,但我品德高尚,便也不覺得簡陋了,這也就是陋室不陋的原因了,所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2020-5-31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