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人生寶典(一)白話解說 (3)

按:此解說經雪峰先生校核

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 遠古無鏡子,人們對著盛有水的器皿照看就像今天照鏡子一樣,故有“鑒於止水”而“莫鑒於流水”的說法。 意即只有面對靜止的事物才能使心也靜下來。

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庖丁解牛)用心神去接觸而不必用眼睛去觀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來而心神還在不停地運行。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 安於天理和常分,順從自然和變化,哀傷和歡樂便都不能進入內心。

德蕩乎名,知出乎爭。 道德的毀敗在於追求名聲,知識智巧則產生於爭鬥。

人皆知有用之用,難知無用之用。 人們都知道看起來有用處的事物的功用,但難以知道那些看起來似乎沒有用處的事物的功用。 看起來似乎沒有用處的事物往往有大功用。

久與聖人處,則無過。 長時間與聖人相處,就不會有過錯。

有人之形,無人之情。 有人之形,故群於人; 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 有人的形貌,卻沒有人內在的七情六慾。 有人的形體,所以能合與人群而沒有人能察覺; 沒有人的七情六慾,所以不會惹上世俗間的是是非非。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至矣。 瞭解天道的運行,並且知道人的作為,這就達到了認識的極點。

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那些嗜好和慾望太強的人,他們天生的神智也就很淺。 即缺少智慧和靈性。

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 古時候的“真人”,將生死都看得很淡。 生不知喜悅,死也不懂得厭惡。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小的迷惑會使人弄錯方向,大的迷惑會使人迷失本性。

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凡人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仙人則以身殉道,道為恆,故仙人乃久。 俗人為了利可以去死,文人士大夫為了名可以獻身,凡人為了家族可以不要命,聖人則為了天下可以慷慨捐軀。 仙人則能做到以身殉道。 道是永恆的,所以仙人的生命可超脫凡俗的生死界限,達到長久。

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以知也。 天下人都只知道追求他所不知道的,卻不知道探索他所已經知道的。

通於一而萬事畢,無心得而鬼神欽。 通曉大道因而萬事自然完滿成功,無心求什麼因而鬼神敬佩欽服。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 有了機械之類的東西必定會出現機巧之類的事,有了機巧之類的事必定會出現機變之類的心思。 機變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麼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純靜空明的心境就不會具備; 純靜空明的心境不具備,那麼心神就不會專一安定; 心神不能專一安定的人,道也就不會充實他的心田。

執道者德全,執德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 持守道的人德行才完備,德行完備的人身形才完整,身形完整的人心神才健全。 心神健全才是聖人之道。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保持淳厚素樸的天性天下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跟他媲美。

以上帝為宗,以神佛為主,以無為為常。 聖人之道也。 以上帝為根本,以神佛為中心,以順應無為為常規。 這才是聖人之道。

至仁無親,至知無謀,至信闢金。 最大的仁愛就是對任何人都不表示親近,最高的智慧無須謀略,信念達到專一,其勢不可擋。

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動。 不帶頭去享福,不領頭去闖禍,外有所感而後內有所應,有所逼迫而後有所行動。

哀莫大於心死。 最可悲哀的事,莫過於心靈的殭死,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一個修養高尚的至人,上能窺測青天,下能潛入黃泉,精神自由奔放達於宇宙八方,氣定神閒,心神始終不會改變。

形動不生形而生影,聲動不生聲而生音,無動不生無而生有。 形體動的時候不會產生新的形體,而是產生影像; 聲波振動的時候不會產生新的聲波而是產生聲音; “無”發生變化不會生出“無”而是生出“有”。

死之於生,一往一返。 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乎? 故吾知其不相若矣。 吾又安知營營以求生者非惑乎? 吾又安知今生生非昔之死乎? 死對於生來說,好比是一來一去。 因此,在這個地方死了的人,又怎麼知道不是在另一個地方獲得新生的人呢? 生死大致就是這麼回事。 我們憑什麼說那些想方設法求生的人不是糊塗的人呢? 我們又憑什麼知曉現在生的人不是過去死去的人呢?

大哉死乎! 仙人升焉,君子歸焉,小人伏焉。 死,真是偉大啊! 得道的仙人終於可以超脫世俗升天了(進入千年界、萬年界),人性完美、有修養的君子也可以回家了(進入千年界),那些為惡的小人也該去他們應該去的地方了(進入生命的下界)。

莫如靜,莫如虛。 靜也,虛也,得其居也; 取也,欲也,失其所也。 關鍵在於保持靜,最好是虛。 清靜與虛無,便得到了事情的真諦; 爭取與欲求,反而會使道離之而遠去。

物損於彼者盈於此,成於此者虧於彼。 損盈成虧,隨時隨生,隨時隨死。 往來銜接,間不可省,疇覺之哉! 亦如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態,日似不易,非嬰孩時有停而不易也,間不可覺,俟至後知。 事物在那裡減損了,卻在這裡有了盈餘; 在這裡成長了,卻在那裡有了虧缺。 減損、盈餘、成長、虧缺,隨時發生,隨時消失。 一往一來,頭尾相接,一點間隙也看不出來,誰感覺到了呢? 這也像人們從出生到衰老一樣,容貌、膚色、智慧、體態,沒有一天不發生變化; 並不是在嬰孩時就停頓而不變化了。 其間的變化一點覺察不到,等到衰老來到了才明白。

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 動天地、感鬼神、橫六合,而不逆者。 最誠心的人,是可以感動萬物的。 可以感動天地,感動鬼神,橫行天下而沒有違抗的人。

凡順則喜,逆則怒,此有血氣者之性也。 凡遇到與道相合的情況就高興,遇到逆道而行的情況則生氣,這是有血氣者的天性啊。

欲剛,必以柔守之; 欲強,必以弱保之。 積於柔必剛,積於弱必強。 觀其所積,以知福禍之鄉。 要想剛硬,必須要堅守柔軟; 要想強大,必須要保持虛弱。 柔軟積聚多了一定剛硬,虛弱積聚多了一定堅強。 看他所積聚的是什麼,就可以知道他禍與福的發展方向。

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幻也。 造化之所始,陰陽之所變者,謂之生,謂之死。 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 造物者其功妙,其功深,難窮難終。 因形者其巧顯,其功淺,故隨起隨滅。 知幻化之不異生死者,始可學仙術矣。 一切有生命的氣,一切有形狀的物,都是虛幻的。 創造萬物的開始,陰陽之氣的變化,叫做生,叫做死。 懂得這個規律而順應這種變化,根據具體情形而推移變易的,叫做化,叫做幻。 造物主大能的奧妙,高深莫測,本來就難以全部瞭解和掌握。 因為有具體形體的事物智巧顯露,能量低淺,所以隨時發生,又隨時消滅。 懂得了幻化與生死沒有什麼不同的人,可以開始學習修道成仙之術了。

人無信仰,其心必多詐、多貪。 人如果沒有信仰,他的內心一定多有奸詐與貪婪。

錢財不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誇者悲。 錢財積攢得不多貪婪的人總是憂愁不樂,權勢不高不大而私慾很盛的人便會悲傷哀歎。

力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 力量不夠便作假,智巧不足就欺詐,財力不濟便行盜。

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 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所不知而後知。 萬物都有生卻看不見它的本源,萬物都有出現的時候卻尋不到它出的門徑。 人們都尊崇靠自己的智巧所瞭解的知識,卻不懂得憑藉自己智巧所不知道的那些(如本源、門徑),(只能通過感悟)然後才能知道。

窮則反,終則始。 兩極相通,物極必反,終其所欲,即可新生。

天下大器也,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 道看似千變萬化,經常變易,實在不易其本,智慧高深莫測的人,能掌握道不易的特性,不會隨著眼花繚亂的變化而變化。 這就是有道的人跟凡俗之人大不一樣的地方。

同類相從,同聲相應。 同類相互彙聚,同聲相互應和。

人有八疵:非其事而事之,謂之偬; 莫之顧而進之,謂之佞; 希意道言,謂之諂; 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 好言人之惡,謂之谗; 析交離親,謂之賊; 稱譽詐偽以則惡人,謂之慝; 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 人有八種毛病:不是自己職分以內的事也兜著去做,叫做攬; 沒人理會也說個沒完,叫做佞; 迎合對方的意圖說話,叫做諂; 不辨是非巴結奉承,叫做諛; 喜歡背地說人壞話,叫做谗; 離間故交挑撥親友,叫做害; 稱譽偽詐敗壞他人,叫做慝; 不分善惡是非,笑裡藏刀,暗暗攫取合於己意的東西,叫做險。

事有四患: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掛功名,謂之叨; 專知擅事,侵人自用,謂之貪; 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狠; 人同於己則可,不同於己雖善不善,謂之矜。 事有四種禍患:喜歡干預國家大事,隨意改變法度和常規,以求取功名,稱作沽名釣譽; 自恃聰明專斷獨行,侵佔他人財物滿足己用,稱作利欲薰心; 知過不改,聽到勸說卻變本加厲,稱作剛愎自用; 跟自己相同就認可,跟自己不同即使是好的也認為不好,稱作矜誇自負。

能去八疵,無行四患,孺子可教。 能夠清除八種毛病,不行四種禍患,方才可以教育。

不離於宗,謂之天人; 不離於精,謂之神人; 不離於真,謂之真人; 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 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熏然慈仁,謂之君子。 不離開道的人,稱做天人; 不離開精質的人,叫做神人; 不離開本真的人,叫做真人。 以天為主宰,以德為根本,以道為門徑,能預見變化兆端的叫做聖人; 視仁為恩德,視義為至理,行為舉止講究禮儀,用音樂來調和性情,表現溫和而仁慈的叫做君子;

人皆取先,己獨取后; 人皆取實,己獨取虛; 人皆求福,己獨曲全。 別人都爭先,自己獨居后; 別人都求實惠,自己獨求虛無縹緲; 別人都祈求福佑,自己獨委曲求全。

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 上與造物者同遊,而下與超脫生死,無終始分別的人做朋友。

夢有正夢、噩夢、思夢、寐夢、喜夢、懼夢,夢非虛幻無蹟,乃神之所示,前世後世過去未來之經驗也。 從起因看,夢有六種,一是平時自然而然的夢,二是因驚愕而致夢,三是因思慮而致夢,四是因醒悟而致夢,五是因高興而致夢,六是因畏懼而致夢。 夢並不是虛幻、無跡可尋的,往往含有神靈的某種啟示,或者前生後世過去未來的人生經驗。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