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中潜伏的魔
雪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是兩千多年前《詩經》中的理念,不管當初的含義是什麼,我們看到的是從兩千兩百年前中國大一統的秦始皇開始到今天,所有皇帝的心中都把天下當做了自己的私有領地,把天下人看成了為自己利益俯首的臣民,比如秦始皇根本就沒想過把皇帝之位傳給德高望重的有功之臣,或者實行民主制讓大家投票選舉出下一任皇帝,而是寫下遺詔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 因為在秦始皇的心中,天下是屬於自己的家產,當然要傳給自己的兒孫。 從第一個皇帝開始延續了兩千多年到至今的習,所有皇帝根本沒想過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哪一家哪一個皇帝的天下,由此可以知道,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沒有一個是真正為老百姓著想的,他們口中的“為人民服務”都是幌子,實質是為維護自己的權力而想方設法操控老百姓的,從這一點而言,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沒有一個好東西。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宋朝第三位皇帝趙恆在《勸學篇》中寫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
大家發現沒有,中國歷代「頭懸樑錐刺股」發憤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探索和尋求真理,不是為了為普羅大眾謀福利,而是為了獲取財富和美女,為了成為人上人; 即便到了科學昌明的今天,大家讀書考大學讀研讀博,絕大多數讀書人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一個報酬高收入穩定的工作,而不是將自己的才智發揮出來為大眾服務。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是儒家經典必學書籍《禮記. 大學》中的人生奮鬥進程,從邏輯上而言,從理想抱負上而言,沒什麼問題,但是,從奮鬥目的和過程上而言,我們就會發現其盲目性和野蠻性,盲目性在於,齊家(據說是當了官治理好管轄之地)和治國中缺乏民主和自由的內容,只顯示和突出的是個人的能力和傲慢,從現實而言,歷史以來,哪一位儒學大家“齊家”了? 無一不是把“家”當成了個人專制獨裁的封控之地。 野蠻性在於「平天下」的這個「平」,這個「平」不是公平的「平」,而是「平定」的「平」,比如《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寫道:「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是如何”平定海內“的,那是靠野蠻武力征服的。
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條盲目的血腥之路,沒有一點普世價值的味道,更沒有發展經濟如何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內容,純粹教唆鼓勵的是個人如何奮鬥進而功成名就的道路。
僅僅以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看出,中華文化中潛藏著魔,文化會滲透進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細胞裡思維裡意識裡,每一個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中成了魔的俘虜,成了魔的幫凶,同時也成了魔的奴隸,不得不警醒。
2022-12-02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