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一座豐碑——致余秋雨

雪峰

余教授你好!

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編輯部選為“中國十大藝術精英”和“中國文化傳播座標人物”,此評恰如其分,言不為過。

十年前,有幸在異國他鄉從朋友處得你所著日記體著作《千年一嘆》,隨著你的筆脈蜿蜒走過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昔日輝煌的古文明已成遙遠的逝夢,古文明沒落得那麼淋漓盡致痕跡稀疏,不禁長歎:再璀璨的文明,一旦與源頭隔斷,必將曇花一現,只剩一瞥驚魂。

很欣賞你在《行者無疆》中的詩:

行者獨步於遙遠的曠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處處的難題, 只因為一個執著的信任, 敢於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腳下, 為後來人度步出一往無垠的疆土。

是啊! 行者不應該有疆域的限制,行者應有遼闊的視野,博大的胸襟,恢宏的氣度,非凡的膽略,敢於步入禁區的勇氣,我把你比喻為“中華文化的一座豐碑”,就是因為你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學和史學底蘊及豐富的人生閱歷、獨到的見識、善於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優美文字功底,更是因為你有大“行者”的品質。 中華文化孕育的人,就應該具備「獨步遙遠曠野,為後人度步出一望無垠疆土」的志向和胸懷。

春暖花開,季季延續,長河奔流,世代如斯,為什麼文明常常出現斷層? 站在荒原上不由生髮滄桑感和悲壯感。 愛琴海依舊如嘶如泣,尼羅河兩岸茂密的蘆葦叢依然在微風中婆娑搖曳,恆河的水哟不辭辛勞地捲裹著泥沙和污濁承載著歷史的不幸日夜向前奔騰咆哮著,可兩岸 的文明隕落了,寂寞替代了輝煌,殘垣斷壁中看不到神明,燦爛的畫卷悄然流逝,沙塵迷漫了視野,凜冽的寒風凍僵了遊絲般的靈魂,剩下的只有悵然和歎息。

河流不能與源頭隔斷,否則必然乾涸。 文明不能與根斷裂,否則最終會凋謝枯萎,作為“行者”,我們必須“上窮碧落下黃泉”,哪怕“為伊消得人憔悴”,哪怕“玉石俱焚”,也要找到“根”,讓文明與“源頭”相接,與“根”相連。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幾千年流轉不息,這值得我們自豪驕傲,但是,中華文明孕育的子孫若沾沾自喜,偏於一隅而放棄“行者”的志向和抱負去吸收來自其他文明的營養,不接納來自“源頭”和“根”的訊息,那麼,也必將“無可奈何花落去”,空留嗟嘆在人間。

每天總有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否則,將淪為“沉舟”,將變為“病樹”,再難欣賞大海的波瀾壯闊,再難感受麗陽映照下的山川錦繡。

金戈鐵馬非吉兆,胡笳長笛意悠悠,人生百年何處去,柳暗花明找上帝!

荒野上吹的是千年前的風,森林中下的是萬年前的雨,血管里流淌的是祖先的精,生命中的活力來自源頭的靈。

不要停下「行者」的腳步,向終極「源頭」和「根」邁進!

生命禪院雪峰

2010/12/15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