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斥aie速評
雪峰
aie先生就我《小腦袋聰明大腦袋笨--評Trueseeker》做了一番評論,初讀起來,猶如學生遇著了老師,其評論知識之豐富,邏輯推理之嚴謹,讓我心裏不僅叫好。 但越往下讀,越仔細認真地讀,發現aie先生的思維依然停留在佛講的小乘水準上,除了賣弄知識,沒有什麼獨到見解。 我們現在來欣賞。 (紅色字體為aie先生的評論。 )
aie速評:
(一)“信”與“真理”
1.區別
(1)信
A、動詞:a、相信、信任(某事或某人,某種說法); b、證實、應驗(如: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 c、知曉(如: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 --陸遊《蝶戀花》); 等。
B、名詞:a、信約; 盟約; b、符契; 憑證 ; c、信使(使者); d、放任、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 e、資訊、消息(如“書信”、“信件”)等。
C、形容詞:會意,“信”從人,從言。 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 本義:真心誠意(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不錯,會查詞典,去中學當個語文教師不會誤人子弟。
(2)真理
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正確反映。
準確地抄錄了《現代漢語詞典》上對“真理”的解釋,有學者根器。
說明:A、真理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改變,真理是客觀的; 人對真理的認識則是主觀的,漸近的,有層次的。 比如,月球的存在是客觀的,跟我們如何觀察它沒有任何關係; 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嫦娥吳剛玉兔居住的宮殿,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圍繞地球轉動的天體。 按照現代科學的觀測,後者更接近實際情況。
你怎麼知曉「真理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改變」? 一幅美麗的圖畫,貼在牆上,讓人們指出其不足點,結果這幅美麗的畫被人塗抹得一塌糊塗,又貼在牆上,請人們指出其佳點,情形依然,是圖畫有問題,還是人的審美觀有問題? 其圖畫美否難道不是以個人的審美觀而轉移、改變的? 情人眼裡為什麼能出西施? 有人喜歡陰天,有人卻不喜歡陰天,這陰天給人的感受難道不是以個人的意志而轉移改變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月球的客觀性難道“跟我們如何觀察它沒有任何關係”? 照此推理,可以說疾病是客觀存在的,它與人的心理、精神狀態沒關係,疾病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改變的”? 耶穌教導我們說:“人只要有信,哪怕是芥菜籽大的信,就可以將大樹連根拔起來栽到海裡去”,難道這與人的意志沒關係? 你這是馬克思唯物主義對客觀事物的片面認識,釋迦牟尼一再教誨我們,要無相,無我相、人相、壽者相,這樣才能獲得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若真理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改變,我們如何才能達到無相境界,如何領略真理的奧妙? 你根本理解不了大乘、上乘智慧,卻在這裡灌輸連你自己都不明白的“真理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改變”的偏見,難道你虛心點,多學點知識,多獲得點智慧不好嗎?
B、說真理是客觀的“客觀真理”,並不能引申出“主觀真理”的概念(在此我們先不論究竟有無“主觀真理”); 比如我們說「真理是真實的」,你不能做出「真理有虛假的嗎? “這樣的反問,因為”虛假的真理“的陳述本身就是不通的。
客觀與主觀是對應的,是對立統一的,沒有主觀,就沒有客觀,沒有前面就沒有後面,沒有上面就沒有下面,沒有假就沒有真,這是起碼的簡單道理,只要有“客觀真理”,就必然會存在一個“主觀真理”。 “真理是真實的,”但在有些人的思維里,真理是虛假的,虛無缥缈的,就像佛,對我們而言,是真實的,但在你的思維里,佛有可能是虛無縹緲的,難道你不承認?
從雪峰大作《信即真理,愛即生命。 》對「信」的闡述來看,指的應該是動詞的「信」?
錯了,我指的信不僅是動詞的信,更是名詞的信,更不是你從字典里搬來的解釋能容納的信。
2.聯繫
“我信真理”——這個完整的陳述句中,“我”是主語,“信”是謂語,“真理”是賓語; 如果我們都不否認真理是客觀的實在而不是哪個人大腦的產物,那麼真理的存在確與你「信」還是「不信」還是「將信將疑」都沒有任何關係; “我信真理”中的“信”表明“我”的一種行為:信真理。 信是“我”對“真理”的一種期待、一種態度、一種反應。
愚昧! 電腦現在是不是一種客觀存在? 一百年前有這個客觀存在嗎? 它是怎麼來到我們的生活中的? 難道不是「我信」的結果? 一片空地上,你若信你能建造起一幢房屋,這個房屋就將根據你的「信」而建造起來,而且,你想建茅草房,它就是茅草房,你想建大樓,它就是大樓,這種小學生能明白的道理,為何到了你的頭腦中就與「信」還是「不信」沒有了任何關係?
信,是追求真理的必要條件。 但不是充分條件,這完全取決於信的物件。 比如,相信法輪功也是一種「信」,但是這種信的物件是不是真理呢? 諸說顯然不一。
信是追求真理的充要條件,舍此,你永遠追求不到真理。 “信”與“相信”是兩個概念,信是真理,但相信卻不是真理,信能百分之百地反饋,相信或許會落空,信是堅定不移,相信會隨著相信物件的變化而變化。
aie評論:
在下理解雪峰先生「信即真理」的命題,大概是個省略句(個人理解,不足為據),意思對真理的信仰本身就意味著「真理」,屬於表述上的跨越式思維; 就像是“愛即生命”一樣。 Trueseeker先生說的「信是人對真理的回應,而不是真理本身」更為準確地反映了信和真理之間的關係。
對真理的信仰本身就意味著“真理”不是我的“意思”,這是你曲解後你的“意思”。 無信,就找不到真理,沒有真理,如何獲得「真理的回應」? 真理不回應,如何有信? 有信,才能獲得「真理的回應」,這真理和信難道不是一體的嗎? 真理就是信,信就是真理,有什麼錯?
aie速評續:
Trueseeker說的「信的物件」有「真偽」之別,從而使得這種「信」有品質的高下之分--這沒錯; 而雪峰先生說的“信就是信,不存在真偽和品質”也是正確的。 說道這裡有朋友可能以為在下有“和稀泥”之嫌。 其實只要分析一下他們各自的表述就明白了。 毋庸置疑,信的物件有真偽之別,否則就沒有正邪之分了。 而作為「信」這個(動詞概念)行為,確如雪峰先生所言無「品質」和「真偽」可言。
“信的物件”中的“信”是動態,而我所說的“信”不僅是動態,更主要是一種靜態,是心靈的一種狀態,把這個含義搞清楚了,就知曉了對錯。 “信的物件”的“正邪”與“信”沒關係,卻與人的智慧和識別能力有關係,大德不德,大仁不仁,讓人死亡是邪是正? 讓你死亡,你認為是邪的,但不讓你死亡,像你這樣的人們都老而不死,對後代是不是一種殘忍?
“真信者”? 難道還有「假信者」嗎? 然也。 Trueseeker所說的「真信者」(個人理解)指的是,不論所相信的物件是否為真,作為信的主體,其「信」是真誠的。 假信者當然是存在的,比如當今有幾個身為「××黨」黨員的,真的相信其「主義」? 口中說「信」而心裡不以為然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的人謂之「假信者」。
信就是信,不存在真假的問題,「假信」不叫信,「假信者」心中有信嗎? 就如真理,沒有“真真理”和“假真理”之區分。 腦子稍微思索一下,這個道理不難明白。
“真信”與“信真”是迥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前者指的是相信自己所相信的,至於所相信的孰真孰假並沒有經過驗證配置--「真的相信」; 後者指的是自己所相信的是經過驗證為真的--“相信的為真”。 因此,不是所有真信的都是信真的。 想來雪峰先生混淆了真信和信真,故會發出「如果真信的對象還有謬誤,那叫真信嗎? 如果真信都有問題,那我們還需要什麼樣的信呢“的疑問。 如果區分開真信與信真,就不難理解,當真的相信的物件不為真時,就成為“真理的敵人”--以不真為真,假為真時真亦假,真當假時假作真。
賣弄學問! “相信”和“信”有聯繫,但不是一回事。 麻衣相的“相人”和“人”有聯繫,但不是一回事。 “假為真時真亦假”,假就是假,真就是真。 當智慧低下,是非不分,私慾叢生時就會得出這種荒謬的結論。
凡真理俱為「客觀真理」,有客觀真理就必須有「主觀真理」嗎? 不見得。 如果承認真理都是客觀的、真實的,那麼能夠找到「不真實、不客觀(主觀)」的「真理」嗎? 故。 有真實的真理不一定有「虛假的」真理。 因為在“真理”前面的定語只能是“真實的、客觀的”,所以“真理還分主客觀嗎”這個問題是無意義的。
說對了,真理不分“主客觀”,所以就不要說“客觀真理”了。 如果非要說客觀真理,那麼,你的“因為在”真理“前面的定語只能是”真實的、客觀的“這句話就是主觀”真理“了。
aie評論:
欽佩雪峰先生為追求大道所付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勞動,欣賞雪峰先生優雅輝煌華麗漂亮的文筆,更讚歎雪峰先生蒙太奇式的超現實主義想像以及將這種想像付諸於文字的天賦奇才,也相信雪峰先生是“真信者”。
謝謝讚美! 不過,我是“信者”,而不是“真信者”。
然而,憑著“真信”仍然推不出所信為真--“信真”的結果。
既然我是「信者」,而不是「真信者」,所以你的這句話對我失效。
aie速評:
不好謾駡。
aie評論:
這裡可是號稱「禪院」啊。 希望潔淨。
aie評論:
不忍卒讀。
aie評論:
............??
aie評論:
啊???
確實是「蒙太奇式的超現實主義想像」和評論。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