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人生寶典(一)白話解說(2)

按:此解說經雪峰先生校核

道深微妙,難以言傳。 道是非常微妙的,用語言難以表達。

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 無思無想,心中沒有妄念是開始懂得道,隨遇而安、隨性而動,不妄動是行為開始合於道,沒有依從、沒有定法、心中無道才是開始得道。

瞎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 眼睛瞎的人善於聽,耳朵聾的人善於看,雖然失去了一利,卻取得了十倍的功效。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心念因物而生,卻為物所制,不得解脫,關鍵在於執色相。 人說“眼見為實”,卻不知眼見的都是虛妄。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人之無仁而大仁至。 天道沒有施恩於誰的意念,看似無恩卻能生發出大恩; 心中已經沒有仁的意識,看似無仁之人,才會有真正的大仁之心。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人之至私,其心必死。 天道沒有為任何他人、他物著想的心念,是無私也是至私,卻能夠產生至公的效用; 人如果是至私的,他的心也必是死寂的。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沒有生就不會有死,生是死的因,死是生的果; 沒有死也不會有新的生命的誕生,死又是生的因,生則是死的果。 生命通過輪迴、轉世,永恆存在。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正如禍與福能夠互相轉化、互為因果一樣,恩與害也能夠互相轉化、互為因果。 恩到極致就會成為害,害到極致則反成為恩。

為無為,則無不治。 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下就不會不太平了。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能夠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道的。 因為物極必反。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 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將欲廢之,必故興之; 將欲奪之,必故與之。 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它,想要廢除它,必先興盛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

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敞,精神不散。 天與地相調和,順應自然,合於天地之道,根據“八風”的機理、不驕縱各種世俗的欲望,無貪念怨恨之心,沒有貪念,淡泊寧靜,外不因做事而使身體勞累,內不因思慮過度而傷神,保持恬淡歡愉的心態,將悟道得道視為最大的收穫,身體不做劇烈活動,內心安定,凝神定氣,用心專一。 八風:又名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因此八法常為世人所愛憎,而且又能煽動人心,所以叫做八風。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 德流氣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有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有思而遠謀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溫,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如是,則辟邪不至,長生久視。 天在我的身上就表現為德,地在我的身上則表現為氣。 德與氣運行調和,就構成了生命。 生命的本源稱為精,兩精調和相互搏擊稱為神,隨著神而來回的稱為魂,和精同進出的稱為魄,以之作用於物稱為心,心有所記憶稱為意,意能夠存持稱為志,因志發生變化稱為思,思能遠謀稱為慮,慮如果能夠對物發生影響就是智。 因此,智者養生,一定是根據季節、寒暑的變化而作出適當的調節,調和喜怒心情變化,安適居住環境,調節陰陽剛柔。 如此,則百邪不入、百毒不侵,可以長壽。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神是生命的本源,失去了本源,必然枯竭而亡,生命連接著本源,就可以長久存活。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凡能引起慾望的事,只要視若無睹,可保持心的寧靜、不迷亂。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挫去銳氣,不露鋒芒; 解除紛擾,消解紛爭; 平和光耀,收斂光芒; 混同塵世,融於凡俗。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 將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 水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得道的人,身和心居住於沒有紛擾邪欲的地方,內心善於保持清靜而深不可測,待人講究真誠、友愛,說話能夠恪守信用,為政則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發揮人之所長,行動則善於把握時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常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自滿自驕,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 顯露鋒芒,把鐵器磨得又尖又利,其銳勢難以保持長久。 金玉滿堂,無法守藏。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一時富貴就驕橫不可一世,那是給自己留下禍根。

柔弱勝剛強。 柔弱勝過剛強。

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懂得停止於自己所不知曉的境域,那就是大智慧。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具備「上德」的人不表現為外在的有德,而實際上是有「德」的; 具備“下德”的人表現為外在的不失“德”,而實際是沒有“德”的。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處其實,不居其華。 大丈夫安身立命講究敦厚、樸實,不居於淺薄、虛華。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 最大的器物,最後才能作成; 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 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可以看見的形象。 道幽隱而不可說。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招致更為慘重的損失。 所以說,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 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 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 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 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罪惡莫過於無窮無盡的貪欲,災禍莫過於不知道滿足,兇險莫過於想佔有。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求學的人,其知見智巧一天比一天增加; 求道的人,其知見智巧則一天比一天減少。 減少又減少,到最後以至於“無為”的境地。 如果能夠做到無為,即不妄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為。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能夠察見到細微的,叫做「明」; 能夠持守柔弱的,叫做“強”。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以無為的態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處理複雜的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從細微的小事做起。 天下的難事,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 天下的大事,一定從微細的小事開端。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那些輕易發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

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因為不妄為,就不會有失敗; 因為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也就談不上有什麼東西會失去。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讓有形的東西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用無形的東西來指導我們的人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青、黃、赤、白、黑這些各種各樣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 宮、商、角、徵、羽這些各種各樣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 酸、苦、甘、辛、鹹這些各種各樣的美味、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 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 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把榮辱看得與自身生命一樣珍貴。 我之所以會感到榮辱,是因為我有身體; 如果我沒有身體,我還會有什麼榮辱呢?

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如果像珍惜自己的身體那樣去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託付他; 如果像愛惜自己的身體那樣去愛惜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稀,搏之不得名曰微。 看它看不見,把它叫做「夷」; 聽它聽不到,把它叫做「希」; 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 低窪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 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

不自見,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不自我表現,反能顯明; 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不自己誇耀,反能有功德; 不自尊自大,所以才能長久。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 邁起大步想要走得快,反而不能遠行。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善於行走的,不會留下轍跡; 善於言談的,不會讓人看到缺點和過失; 善於計算的,不需要使用計算的器具; 善於關閉的,即使不用門栓,人們也不能打開; 善於捆縛的,即使不用繩索,人們也不能解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做什麼事,總擔心會失敗,總想「有所作為」,那麼結果一定會失敗; 對天下唯恐失去,於是想方設法把持天下,到頭來卻一定會失去天下。

物壯則老,是為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過於強大就會走向衰朽,這就是所謂的不符合“道”,不符合“道”的,就會很快死亡。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能了解、認識他人的是智者,能認識、瞭解自己的才稱得上賢明。 能戰勝別人的算力士,能戰勝自己的才稱得上強者。 知道滿足的人才會富有。 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人是有志氣的人。 不失本分的人能長久,身雖死而“道”猶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長壽。

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我有三件法寶:第一件叫做慈愛; 第二件叫做儉僕; 第三件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 善於帶兵的將帥,不逞其勇武; 善於衝鋒陷陣的將軍,不輕易激怒; 善於勝敵的人,沒有爭強好勝的心; 善於用人的人,最懂得為人謙卑、禮賢下士。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 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做人的缺點。 聖人沒有缺點,是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 正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 中國文化中有「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說法。 “真人”就是能掌握、把握天地陰陽定數的人; “至人”就是能和於、同化於陰陽定數的人; “聖人”是能同於天地人間之道的人,也就是知道而行道的人; “賢人”則是能知於天地人間之道的人。

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對所處的環境,即使簡陋破敗亦不覺得狹窄,隨遇而安;

大知閒閒,小知間間; 大言炎炎,小言谵谵。 有大智慧的人廣博豁達,謙卑包容,只有點小聰明的人則斤斤計較,樂於在細枝末節糾纏; 合於大道的言論就像猛火烈焰一樣,發出光芒,拘於智巧的言論則瑣細無方、喋喋不休。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天地萬物與我都是同一個本源,即都是道中生。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