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獲得無上正等正覺

雪峰

  天宮草:“怎樣獲得無上正等正覺???? ”

  答:首先,你的提問中用一個“? ”就可以了,連續用四個“? ”,證明你心浮氣躁急於求成,這種心境是難以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 其次,你沒有標明提問的物件,你在問誰呢? 求教他人,又不說出求教物件,這是缺乏謙卑而內心傲慢的標誌,這種心態也是難以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

  無上正等正覺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自《金剛經》,含義是“至高無上徹悟一切宇宙奧妙圓融圓通無滯無礙之覺”,佛學和佛教大德高僧們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本身不確切,其中的“正”字缺乏圓融圓通,缺乏渾沌,剛而不柔,熱而不涼,是走了極端。 渾沌之理,空即色,色即空; 上即下,下即上; 得即失,失即得; 死即生,生即死; 正即邪,邪即正。 依據太極原理,既然有“正等正覺”,那麼必然有“邪等邪覺”,那麼,什麼是“邪等邪覺”? 這就叫分別心,有了分別心,則心無清靜,難以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處,為了照顧人們已經習慣的認知,我依然使用“無上正等正覺”之說,但我的意思不是“無上正等正覺”,而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至高無上徹悟一切宇宙奧妙圓融圓通無滯無礙之覺。

  如何獲得「無上正等正覺」呢?

  答案已經高高懸掛在《心經》中:“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這就是說,只要遵循“般若波羅蜜多” 即可得“無上正等正覺”。

  那麼,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多”?

  佛學和佛教把“般若”譯為“大智慧”,把“波羅”譯為“彼岸”,把“蜜”譯為“到達”,把“多”譯為“上”,全句  意思即為:登上彼岸的大智慧。

  如同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翻譯,把“般若波羅蜜多”翻譯成“登上彼岸的大智慧”,也是不準確的。 準確的翻譯應是:法自然而到達理想境界的靈覺。

  如此,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法門是:開啟靈覺,隨性而動,法自然而行。

  那麼,真有什麼“無上正等正覺”可得嗎?

  佛陀在《金剛經》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中說:“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就是說,實際上並沒有能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法門。

  問題不在於有否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法門,而在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至高無上徹悟一切宇宙奧妙圓融圓通無滯無礙之覺”,這個“覺”只能體驗感受而無法獲得擁有。 就像性體驗中的極樂妙境,只能體驗感受到,而無法獲得擁有,如果能獲得擁有,那麼,即可借給別人使用,而實際上,這可能嗎? 不可能,自己的夢境只有自己體驗感受,無法送給別人感受。 即使把夢境描述給別人,依然是隔靴搔癢難以讓他人真切體驗感受。

  要真正體驗感受到“無上正等正覺”。 首先要開啟靈覺,不是靠智慧; 要隨性而動,不是靠積累起來的知識和觀念; 要法自然而行,不是尋求捷徑。 老子在《道德經》中早已警示人們:“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不像小孩子那樣隨性而動,不按照自然法則演繹人生劇本,一門心思尋找獲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法門,就是”好徑“。

  作為人生和生命的導遊,作為人類最後課程的編撰者,我要告訴人們的是,要獲得“無上正等正覺”,請先建設好自己的心靈花園,“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不建設好自己的心靈花園,任何美好的心願無以達成,任何美好的理想無以實現,不建設好自己的心靈花園,永遠也難獲“無上正等正覺”。

  2010/10/7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