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篇後續(綱要與部分說明)

乾坤草

文明社會的結構特徵(二十)基元建設(2)

一、建設大同構基,落實民生

建立分工體系和人員流動制度

二、與自然共呼吸,建設生態和諧

因地制宜,因俗制宜,建設美麗的花園式、豪華式、易更新維護的家園。

文明社會的結構特徵(二十一、二十二)政治文明建設

一、文明的普世法則

1. 1.

建設和維護世界的永動機制,確保世界的渾沌運行,確立公正的原則。

負熵-熵的循環運動是宇宙最根本的運行原理,是建設文明社會最根本的立足點。

人類的一切社會財富包括大自然、生命本身,都是來自於負熵,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地消散走向解體死亡,熵值不斷增大,變為混沌。 通過負熵的有目的的意識機制,把變為無序的物質有目的的選取重新組成有用的物質,形成集中-消散-集中-消散的有序循環體系,這個循環體系是生命生存的物理要素,離開這一要素,生命就無法良性生存並最終導致生命的毀滅。

所以,人類一切公正的原則都必然要以這一永動循環機制作為出發點,否則,一切所為最終必然消失,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所說所做都是空談和無用功,談不上公正。

上帝為地球生命環境設計了許多負熵的機制,比如食物,如小麥、穀物、蔬菜、水果等等,人類消費後分解消散到大氣、水和土壤中,靠這些植物的基因運行又將分散的物質重新合成,通過這種迴圈方式來保障社會財富的存在。

比如水,用臟之後,通過太陽的蒸發,又集中以降雨降雪的方式,把乾淨的水又送給我們使用。

比如蜜蜂採蜜,蜜被使用后被分解,通過花卉合成,被蜜蜂採集後集中又回來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這樣的運行。

沒有負熵,沒有這個有意識地有明確目的性的組合過程,世界就是一片混沌,一切消失,世界以熵值無窮大而存在。

整個宇宙的構造和運行,都是基於這個熵原理而展開,上帝是宇宙的中心,一切來自於上帝,又歸於上帝,形成宇宙的渾沌運行。

文明社會的建設和運行,同樣是基於這個熵原理而展開。 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一切的設計和運行都是基於這個原理而展開,這是我們溝通一切問題的共同語言的基礎,每個人對社會運行的結構設計可能不一樣,有衝突的地方,但基於這個共同語言的基礎,一切的設計都是可以被理解的,目的無非是完成這個循環過程的實現方法和手段,通過大家充分地交流和實踐驗證,必然可找到一條高效率的文明社會的運行程序結構。

所以,我的設計並不一定是正確的,這點大家要理解,方式和表像在變,但共同的原理是不變的,本文的設計是基於這個原理而來的,立足點是正確的。

制定和建立起一套反映勞動價值和報酬等價的動態管理體制,確立公平的原則。

熵是一種消耗、使用、擴散、享受的過程,負熵是一種有目的、收集、製造、勞動的過程。 人類社會中,一些物質財富是天造地設的全自動化的負熵機制,比如陽光、空氣、水、植物、動物,其迴圈再生是上帝與神設計的,包括人的身體也是如此。 一些是半自動機制,比如農業生產,需要人去播種、插秧、澆水、施肥等,需要人的勞動付出,其趨勢向自動化方向發展,工業生產也慢慢向自動化方向發展,但無論如何,都需要人的勞動付出(腦力或體力),一些自動化水準就很低了,我們叫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生產衣服、鞋、做飯、打掃衛生、環境美化、文化藝術娛樂創作等等,需要人的大部分勞動。

所以,對人類來說,沒有勞動,就沒有大量的社會財富,人也就無法享受。 一切來自勞動,沒有勞動,就沒有報酬,制定和建立起一套反映勞動價值和報酬等價的動態管理體制,是衡量社會是否公平的準則,人類歷史所發生的一切不公平的事件,本質上是勞動價值和報酬的不等價。

歷史的興衰:勞動與享受

和平與戰爭

羅馬:從勤勞建國到尼祿2天就有一個公休日的休閒,在享受中滅亡。

中國:王朝的興衰,建國的勤儉到王朝的奢華腐敗。

近代到現在: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產能過剩),社會主義的崩潰(消極幹活),冷戰紅利,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又臟又累高污染產業的外移,形成亞洲人在血汗工廠幹活,產品運到歐美消費,歐美人在海邊休閒喝咖啡的奇景,導致了支付危機,金融風暴=不幹活的白吃幹活的。

戰爭的本質是掠奪他人的勞動。

人類一切體制的建立,比如:國家、政黨、企業、銀行等,有其歷史的必然。 因為沒有建立起一套反映勞動價值和報酬等價的動態管理體制,最終都演變成掠奪他人的勞動的機器。

企業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越後的後代越趨向玩樂消費。 美國的汽車工業,由於工會的操縱,一個普通的汽車工人一個小時的工資是50美元,報酬已經大大的超出其勞動價值,更不用說那些背後的老闆、銀行金融巨頭了,其報酬更是大大的超出其勞動價值。

所以,談公平,離不開勞動與報酬的等價性。 其他的,無論說得多好聽,都是欺騙,沒有公平可言。 勞動與報酬的等價性就是義,就是利,一切強調人的心性修為,認為人的所謂修為高,就能夠自覺的幹活,而不需建立勞動與報酬的等價性,必然扼殺人的勞動積極性,導致文明的倒退,因為社會的運行是建立在一種不明不白,只有心性主觀善良的所謂心性修為上,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句話從心性上說,是說人不可見利忘義,貪婪以至謀財害命不擇手段, 但本質上是一種虛偽的人生觀,是對宇宙原理的不理解造成的。 真正的高尚的心性修為,就是把勞動與報酬的等價性這個“利”在社會運行中規範出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才是文明的態度。

在體現公正、公平的原則下,鼓勵創新,逐步提高社會勞動效率和生命享受體驗的豐富性,建立體現自由、富裕、快樂、活力、健康的文明生活方式。

這一方式就是盡可能地提高人類的有效勞動,通過這些有效勞動,提高社會勞動效率(合理透明程序過程和提高自動化水準)和生命享受體驗的豐富性,避免在程式過程中製造許多無用功,造成對有效勞動的破壞。

只有有效勞動提高了,社會的財富才能相應的提高,個人才有更多餘的時間去享受生活。 通過社會的良性發展,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勞動強度的不斷減低,勞動也必將成為一種享受,人人相互服務,共用上帝之道帶來的歡樂,社會才能進入一種理想狀態。 否則,更多的時間就浪費在相互扯皮、防範、爭執上,比如,辦護照、貪污、炒股票、通貨膨脹、賭博(娛樂除外)、武器生產、戰爭等等這些東西,都是無效勞動,這些勞動對社會不能產生有效的真實財富,供人們去享受。 相反,卻起到對有效勞動的破壞作用。

總之,撒旦的程式就是要人多勞動受苦卻不能多享受,就像製造蚊子、跳蚤、蒼蠅等等生物一樣,讓人要多付出很多額外的勞動。 本來幹完活就夠累了,想休息一下還要遭蚊子咬,多難受。 所以說,不體會上帝的心意,不知道創造的艱辛,不建立明確的文明意識,人類就只有在苦難中掙扎,一切野蠻的、狡詐的、懵懂的意識,無法逃脫苦難的束縛,撒旦的程式存在的目的性就在這裡,因為這些意識達不到自覺的境界,無法明白上帝與宇宙原理,他們的行為就必然違背上帝之道,偏見與無知都是對真理的踐踏,對真理的踐踏就是對生命的踐踏。

這三條就是文明的普世法則,作為西方價值觀的人權、民主、自由、法治,也被稱為普世法則。 沒錯,如果一個社會如果真正地實現了人權、民主、自由、法治,確實是普世法則,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真正做到,因為實現人權、民主、自由、法治的內核依然是人類的迷幻思維,人權、民主、自由、法治只是一種理想、一種口號,而不明實現這種理想的宇宙內核,正是建立在這三條文明的普世法則上。 所以,人權、民主、自由、法治是一種人類生存的外延描述,真正的內核就是這三條文明的普世法則,也就是上帝之道的核心體現。

比如說民主,真正的民主機制也是這個熵原理的反映,首先必須是體現這三大文明普世法則,按照集中——消散——集中——消散的迴圈程式,依照如何實現公正與公平併發揮社會的有效勞動這一中心主題來廣泛採集民眾的意見,按照民眾的意見通過議會的決議形成社會運行程式,這是分散到集中的過程,是負熵。 按照議會通過的社會運行程式來管理社會,並落實到民眾中去,這是集中到分散的過程,是熵,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來檢驗社會運行程式的合理性,通過下一週期的民主程式來修正和改良,整個社會就可處於良性發展之中。 如此,人權、民主、自由、法治就全都實現了。

現在的民主可不是這樣,中心主題不是依靠文明的普世法則而展開,而是黨爭,民粹,財團對民眾的金錢收買,政府向民眾減稅,派發紅利等等,這一切都不是社會的有效勞動,相反,是一種負效勞動。 比如政府向民眾減稅,派發紅利,就導致政府赤字,政府要解決赤字問題,如果通過科技進步不能解決,就必然向外掠奪轉嫁,再不行就只有通貨膨脹,民眾得到的紅利無形中又回到政府那裡,卻多了數鈔票和印鈔票的工作量,何苦呢?。

文明的普世價值就是社會運行的中心法則,自由以此而得以展開。

二、維護系統穩定運行的基本方法

1.熵-勞動-產品-庫存(負熵)-消費-熵

2.成-住-壞-滅(成)

對應(投資-收費-再投資)

3.控制論與系統論

三、政治文明的目的和作用

在社會管理上依據文明的普世法則建立起相應的政治管理組織,通過政治來保證和維護文明的普世法則的落實和運行,是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體現。

四、實現政治文明的必要條件

物質基礎:通信、能源、交通

地球神經網路系統

每個人的信息登記

人文基礎:上帝之道

五、全球政治組織構架

生命禪院:

世俗政府:

議會制:

立責:

行責:

核責:

文明社會的結構特徵(二十三、二十四)經濟文明建設

一、經濟文明的目的和作用

經濟是政治的體現,政治文明必須依靠經濟文明來落實,才能建立體現普世法則的文明社會,經濟文明首先就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放映普世法則的人類的創造、勞動和生產的體制,其次是通過該體制來規範和安排人類的生活。

二、經濟文明規則

經濟決策

建立制定勞動與報酬等價的機構,明確各種工種的工資待遇。

通過政治來落實和保證經濟運行的公正性。

通過授權由各級議會審核經濟活動的內容。

經濟運行體系

通過建立經濟運行體系來落實和保證經濟運行的公平性。

建立全球統一中央銀行,負責貨幣的統一發行,建立每個人的基本帳戶(收入、保險、養老全球統一負責),其他銀行負責服務事項(企業和個人),銀行只有服務的工作責能,靠服務取酬,不再具備食利性質。

只有貨幣全球制,全球統一發行並建立幣值穩恒機制,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全球經濟的穩定和保障每個人的勞動權益,否則,各國與各區的貨幣發行機構就會發生貨幣之間的貶值戰爭,通過印鈔票來掠奪他人的勞動。

幣值穩恒機制依然是熵原理的應用,全球統一中央銀行是貨幣中心,發行流通到社會的每個人和實體中去,又通過存款的方式進行回收,依靠政府一定的稅收比率來維護中央銀行的貨幣存量,維護控制權,通過社會財富數量以及流通量和流通速度,來決定貨幣的增量和減量。 即在維護幣值穩恒機制下,實現貨幣從中央銀行的集中到社會分散的循環過程。

歷史上,帝王機制的稅收再分配不是按照社會的福利和按職位勞動價值來分配,而是被權力斂取,資本機制被金融銀行機制的套利手法所牟取,只要這些機制存在,掌握這些機制的人就可源源不斷的獲得與其付出的勞動不相稱的大量財富,導致社會的不平等和動蕩不安。

隨著社會自動化程度的提高,貨幣最終實現電子化,鈔票消失,但貨幣不會消失,除非地球上的一切包括服務都是免費的,人的勞動不需要被定量化,像神仙的幻化那樣,但地球的物理環境做不到這一點,人類需要協作並相互服務的生存,貨幣的數字系統放映勞動的量化交換,這是最公平的原則。

建立知識經濟(DNA,維護負熵的穩定性,核心)和實體經濟(RNA,維護經濟繁榮,實施)的運行體系,體現勞動的報酬公平性,鼓勵創造和革新。

實體經濟體系運行

每個人必須要掌握某一項技能和必須從事的基本工作。 (政治強制、政治考核)

按勞取酬。

知識經濟體系運行

按貢獻取酬,(專利費,使用費)。

服務消費體系運行

按服務額度取酬。

三、擁有權關係

從創造法則統籌世間萬象並上升到靈性的層面來理解。

結構有其本身的獨特需求,就一定要對應私有制(小功能系統)、能量是一種共場交換,就一定要對應公有制(整體運動系統)、意識是統籌,是對結構和能量的整體平衡把握,就一定要對應無有制(反物質系統,意識創造、負熵),以維護結構和能量的有序存在。

所有制是無有制、公有制、私有制三制有機結合的經濟運行體系。 無論是無有制、公有制、私有制,還是什麼混合制等等,其目的就是要體現文明的普世法則,體現熵原理,體現勞動與報酬的公平性。

弊端:

私有制:剝削(財富向私人集中),導致勞動與報酬的不對稱,破壞整體環境,造成生產重複和浪費和系統的崩潰。

公有制:剝削(財富向權力集中),對公共能量的無序佔有,干不幹活都一樣,導致勞動與報酬的不對稱,無積極性,生產率低下,導致系統的崩潰。

無有制:在社會的整體資訊管理決策機制沒有建立的情況(沒有共同的主題思想),必然導致無序和混亂。

優點:

私有制:積極性高,生產率高,創造社會財富多。

公有制:整體協調,均勻發展

無有制:在社會的整體資訊管理決策機制建立的情況下((有共同的主題思想)),全球形成一個統一的意識體,對人類的生活、生產進行統一的管理和協調,體現最高文明形態的生存方式。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敬畏上帝,相信上帝,走上帝之道,會使人類的思想越來越趨向集中、統一,人類越來越會變得相互理解,寬容,包含,並盡自己的責任來維護物質世界的運行。 反之,不相信上帝,相信無神論,就會使人類越來越分散,各抒己見,陷入各自不同的物質功能邏輯中,變得自私,欺騙,暴力,剝削,把自己生存生活的世界變成群魔亂舞、苦難重重的世界。

從意識上說,向上集中就是思想的統一,智者求同。 向下分散就是思想的分裂與鬥爭,愚者求異。 但從世界運行的實際物理法則上來說,統一與分散是熵原理的應用,是大同,一切都是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

熵原理模式推導出:

基礎企業模式:

基礎企業主要是指解決與人類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相關性的企業,是大同構基的基本職能,由大同構基的內部職能來落實生產的崗位職責。 由於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模式,很少的人就能生產出供應人類的基本生存的產品,比如糧食、基本生活品、住房等等,這些產品貨幣化後,由政府通過貨幣的方式發給每個人每月的生活費用,這些生活費用能基本維持每個人的簡單生活,沒有生存的後顧之憂。 (其他的生活享受,需要依靠自己去從事服務的相關工作來獲取報酬)。 這樣基礎企業模式,是依靠社會統一大生產由政府統一管理來達到,再將財富分配到每個人中去,而每個人又必須要服從這種大生產模式。 是一種集中—分散的熵原理迴圈模式的應用。

知識經濟模式:

知識經濟是一種創新經濟,是一種無中生有,給人類帶來新的物質功能體驗。

比如:電影,遊戲,新發明等等。

比如一家電影公司拍了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大家都喜歡看,通過電腦網路和電影院(不允許盜版,由管理平臺規範),擴散出來,大家付費(假如有20億人觀看,每人一元(很便宜),就收集了20億元),集中到電影公司哪裡。 某些人開發了一個精彩的遊戲軟體,同樣的道理,通過網路擴散出去,就可收集大量的財富。 某個發明,通過實體經濟的生產,收取專利費,也可收集大量的財富。 由於分散的網路很大,每個人只需要付很少的錢,就可享受、欣賞、使用到不同的產品。 由於基數很廣,創造者也能收集起大量的財富,支持這些知識經濟的良性運行,大量的豐富娛樂人類的生活。

通過政府的稅收,規範知識經濟從業者的收入,這些集中起來的財富又可重新流向民眾。 由於沒有後代的繼承,這些從業者一生積累起來的財富,如果個人花不完,將全部由政府所繼承,這些財富又可重新流向民眾,民眾分得到的財富是來自知識經濟者的人生貢獻,應當得到全民的感恩和紀念(比如去世時全民默哀一分鐘),依然是集中—分散的熵原理迴圈模式的應用。

實體經濟模式:

實體經濟是通過生產人類的消費產品,分散到市場中去進行貨幣勞動交換,將貨幣收集回來又重新生產的熵原理循環過程,來自於知識經濟的實體拷貝。 這個過程的規範主要依靠統一制定的勞動崗位與報酬的動態等價關係來維持,如果取消了一切現金交易,全部依靠電子貨幣交易來進行,則任何經濟實體和個人的收入和支出將全部清清楚楚,通過稅收調整就可規範整個社會的實體經濟體系,使人不能依靠一些有利的經濟體系來賺去額外的利潤。

複雜的比如生產電視、通信工具的企業,內部有其財務核算體系,一切都可以計算出來。 簡單點的,比如一家餐館,由於屬於服務業,其菜價依靠原材料、房屋使用費、人員工資等來制定,通過他人的消費來回收勞動價值,政府依靠稅法來規定其收入的最高限,既鼓勵勞動,又對高收入收稅。 比如一家娛樂園,就是一間賭場吧,賭場是一種娛樂消費的場所,通過中央銀行對每個人收入和支出的管理,規定每人只有多少比例的錢可以拿去賭博,而賭場根據設備、場地使用費,人員工資等等計算出賭場的賭贏率,通過客人的消費來賺錢,維護賭場的正常運營。 總之,任何消費的東西都需要他人首先付出服務和勞動,自己去消費就是用自己的勞動去交換,貨幣是交換的媒介。 若不如此,工廠不會存在,餐館不會存在,賭場也不會存在,我們也不能去工廠、餐館、賭場打工,人類之間的勞動交換也無法進行下去,多姿多彩的生活享受也無法有序進行下去。 每一個實體經濟體,就是實現某一種物質功能,是一個集中點,通過擴散進行勞動交換形成財富集中再擴散,依然是集中—分散的熵原理迴圈模式的應用。

公共管理模式:

每個人的住所,由於屬於個人的責任所私有,使用權完全屬於個人,可以整理得乾淨整潔。 但對於公共生活環境,如果沒有落實責任,必然是一塌糊塗。 所以,現代社會的公共管理,大部分的職位化,由政府的公共部門所主導,由納稅人的錢來支付,本質上是一種集中—分散的勞動交換。

還有大量的時間性、突發性、服務性的公共工程,無法被職位化,但依然需要人去完成。 可以採用招義工,每人畢業后參加工作前服一年勞役的義務方法,廣泛參與服務到一切需要的公共工程中去,即集中用一年的勞役的義務來償還一生中他人的公共勞動。

社會生活模式:

正常人的一生,除了小孩和老人階段需要他人照顧外,大部分時光的生活由自己獨立做主。 但這種自立離不開社會的公共環境,需要一個公正公平的社會運行系統人才能生活得好。 故,人的社會生活模式,也必然要以宇宙的創造和生存模式相一致,遵循集中—分散的熵原理迴圈模式。

人的身體就是一種能量的集中—分散的使用機器,通過享受食物的能量再消耗出去。 人一生的社會生活,本質上也是吸收和消耗社會能量的過程。 對應社會的統一集中管理,人的一生其所有的收入由中央銀行的獨立帳戶來登記,所有的收入都明明白白的登記在那裡,方便政府的管理,這是一個集中的過程。 消費是一種分散的過程,可以對應不同的消費系統帳戶。 比如對應信用卡帳戶,手機號消費帳戶,互聯網消費帳戶,娛樂消費帳戶等等,不同的帳戶系統歸各自獨立的服務公司統一由收入帳戶支付核算,服務公司通過向收款方收費來維持存在。 比如,日常固定消費可以信用卡帳戶結帳。 去遠處旅遊可用互聯網消費帳戶結帳,只需要記住賬號和密碼就可以。 去賭場只能用娛樂消費帳戶來消費,帳戶的消費額有限制。 由於每個人每月都可得到基本的生活收入,故可以輕鬆地去從事多種不同的工作,申請不同的工作地點,不斷的認識新的朋友,情愛自由,性愛自由也體現在其中,不斷的體驗不同的生活格調、生活風俗、氣候和環境、娛樂等等,這一切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都是基於社會統一的對人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建立社會的配套服務機構來實現的,依然是集中— 分散的熵原理迴圈模式的應用。

文明社會的結構特徵(二十五)文化建設

一、文化建設的目的和作用

二、文化運行體制的建設

三、教育體制的建設

四、天倫之樂

天代表上帝,倫代表人的行為規範,天倫就是依照上帝之道展開的規則,依照這些熵原理迴圈模式來生活並享受世界各種不同的物質功能帶來的有序豐富體驗,自覺、共存、和諧、自由、享受、快樂,就是天倫之樂。

文化,就是體現這種天倫之樂的主要載體,從世界存在的各個方面來展開,內容可謂豐富多彩之極,人的一生,從小到老,能不斷地體驗到世界帶給自己的源源不斷的新奇享受,這就是走上帝之道所帶給地球人類的宇宙極樂的內容。

後語:

創建文明的生命禪院時代的過程就是一種科學實現和科學發展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依據熵原理進行系統的創建,體現文明的普世價值的過程,是實現勞動協作最大效益的社會結構程序的體現,來不得半點虛談,是每個人必須實實在在的依照這個原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參與創建的過程。

作為一種理論,需要驗證,具有系統思維的人,應該很快就能明白論述的正確性。 但作為論證和實現熵原理社會文明模式的基礎,就體現在永動機的實現上。 永動機的本質就是熵原理的具體應用和體現,能量能集中起來使用擴散消耗出去,又能通過另一種方式把擴散出去的能量重新收集起來使用,實現能量的迴圈。

沒有這樣能量迴圈的支持,作為地球的文明時代也必然無法建立起來,因為當前人類使用的主要能源模式都是不能再生的,建立在這種不能再生的能源模式也必然組織不起全社會統一的社會大生產。 比如這次中原地區乾旱,通過機井抽水澆灌一畝地就需要上百元電費,對缺乏能源的地區來說,吃飯問題都難以解決,更談不上更好的生活了。

實現了能量迴圈,一切的集中——分散迴圈就可全部有序地建立起來,比如水迴圈、垃圾處理回收使用迴圈、新型的交通工具等等,實現了各種物質功能結構的迴圈定位,各就各位,全球統一的基礎才能具備。 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全球的電腦神經網路,實現全球人類知識、文化、意識的統一共同平臺,需要設計新的電腦操作系統(微軟等操作系統無法勝任,不能實現電腦的虛擬化,“雲計算”已經有這樣的概念,即網络裡面存在一個虛擬的自己)和人類生活的應用平臺等等。 總之,創建文明的生命禪院時代的工作是如此之多,依照熵原理展開都是很具體的內容,都得實實在在的一步步去做才能建立起來的。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永動模式,地球也只能按照地球的物理規律去完成其迴圈的永動過程。 以前帖子有人問,千年界沒有降雨、降雪,那山上流下的水從哪裡來的? 其實,只要懂得永動原理,水怎麼流,怎麼設計都可以。 有了永動機,海水可淡化,黃河可逆流,這些都不是問題,這是造化的核心。 所以,對於人世間,一切的事情,該怎麼去做? 如何去做? 為什麼這樣做是對的? 那樣做是錯的? 比如圖書館,十元錢買本書只能看一本書,辦一張圖書館借書卡就能看許多書和光碟,集中—分散的管理效率高,這是對的,國家收稅,應用於公共管理,這是正確的,如果稅收被以各種巧立名目貪污,沒有分散回民眾。 這就是錯的。 依據熵原理,對身邊一切存在的事物運行的合理性都能進行分析,並找到共同的依據,相信大家都可找到滿意的答案。

窮滯富貴生死,人的一生都有定數,為什麼? 因為天上的「電腦系統」功過簿上都有登記,上天不是無知的、糊塗的。 人類對勞動與報酬相對等價性的公平管理,本質上就是把天上的管理搬到人間來,人類自己管理自己,人類能否自己管理好自己,關鍵取決於人類對文明的普世價值的認識和應用,使人具有普遍的自覺性。 這種自覺性本質上就是一種維護宇宙存在的責任性,人人都有責任的。 去天堂如果沒有這種自覺性,是絕對去不了天堂。 古人修道煉丹有成,還得做滿功德三千,才能被接引成一小仙。 所以,作為禪院草,每個人為人類開創生命禪院時代做功,所做的功德都是自己的,都是在積累上天堂的資本,禪院草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率性而為,以自覺性去做事,行動和意識上按照禪院理念,集中起來合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再按照建設生命禪院時代的統一規劃各就各位自己做能做的事,這種管理方式也是熵原理集中與分散模式的應用。

對於人類社會的運行,我們無法要求人人都具有這種自覺性,實際上,一些人啟蒙早,一些人啟蒙晚,一些人一生都不啟蒙,糊塗一世。 所以,實行體現熵原理模式的社會數位管理程式,就可做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也善之」,都納入統一的管理運行,自覺者引領未自覺者,社會的運行,人類的生活,也必然通然泰達,幸福美滿。

永動機,是被科學(熱力學第二、三定律)判處死刑的,被宣判無法實現的。 現在人類的主體意識形態,如:無神論、唯物論、進化論、現代宇宙論,都是建立在否定永動機的基礎上。 人類的戰爭論,由於缺乏能量的迴圈利用,必然使人類對生存的一切能源和資源進行爭奪佔有,不同的國家、政黨、宗教勢力、金融、企業等等組織都會不自覺的對其掌握的範圍進行集中控制,使一切不符合他們需要外來的東西進行打壓與排斥,形成意識形態和戰爭的衝突。 所以,當我對人類社會存在的一切現象和現代宇宙論和量子論進行深入地研究后,猛然回首,發現這一切的現象不過是宇宙永動循序的功能實現方式和過程,才重新審視被科學宣判死亡的永動機,以及其背後所隱藏的意識機制。

實際上,只要我們簡單地想一想,按照非永動機邏輯,宇宙是由一能量源所帶動,永遠不停地釋放能量,然後不斷地膨脹,能量不能回收。 這一邏輯當然是非常不合邏輯,世間不可能存在永遠釋放能量而不用補充的能量源,由此可以看到在科學上前人的迷思,這種非永動機邏輯絕對是錯誤的。 所以,研究永動機不是盲目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前人否定的東西,後人不一定得承認,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想到了,做到了,也就推翻了。 所以,永動機研製成功,必然推翻建立在非永動機理論科學上的一切無神論、唯物論、進化論、現代宇宙論、矛盾論、戰爭論,宇宙存在背後必然存在一個龐大的意識,有目的在收集那些擴散出去的垃圾能量(能量廢料),再重新集中釋放出來使用,神的存在,上帝的存在,在邏輯上也就可以得到明確的證明,生命禪院理念的推廣,由於有了事實說話,一切阻力也就必然消失,否則,生命禪院理念的推廣依然存在無窮無盡的意識形態衝突。

總之,只要我們堅持禪院理念,以各自的方式去尋找打開生命禪院時代的大門,任何人都可嘗試去找不同的方法,也許,永動機的研究最終可能不成功,但如果不努力就沒有希望。 除了永動機,禪院在其他方面的努力依然可以嘗試,方向不同,但目標一致,我們的心是緊緊連在一起的,相互鼓勵,一切前進。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