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轉識棄智 登堂入室

雪峰

  走進佛學園林,五花八門的名詞術語搞得人頭昏腦脹,對普通大眾來講,它高深莫測,難辨西東,對開悟者來說,它羅里吧嗦,顛三倒四,對哲學家而言,它是玩弄概念的好遊戲,對宗教研究者而講,那是走進迷宮寫些論文的極好素材。

  佛學講轉識成智,識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八識,智指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四智,如果我們把心思放在解說這些名詞上面,無異於水中撈月,鏡中採花,老子要我們“絕聖棄智”,佛學要我們“轉識成智”,我則強調“轉識棄智,登堂入室”。 浩瀚的佛學典籍只講兩個字——轉識。 簡單點講,就是轉變觀念,複雜點講,就是轉換意識,深奧點講,就是將人的反物質生命結構升華為仙佛的生命結構。

  人的一生是煩惱的一生,為什麼煩惱? 因為人對人生和生命沒有正確的認識,人要擺脫煩惱,唯一的辦法就是轉換意識。 比如把仇人看成恩人,把死亡看成生命的又一次飛躍,把結婚看成煩惱的一個主要根源等就是轉換意識。

  佛學講煩惱有五種,稱為五毒,分別是:貪、嗔、癡、謾(慢)、嫉(疑),貪者,就是放縱慾望貪婪; 嗔者,就是生氣憤怒嗔恨; 癡者,就是對某一事物或理論說教功法等癡迷; 慢(謾)者,就是傲慢無禮虛榮執著己見; 嫉(疑)者,就是不尊聖賢,不尊科學,不尊事實,懷疑一切,嫉妒一切比自己優秀者。

  實際上,導致煩惱的何止是以上“五毒”,至少有幾十毒吧,比如“為國爭光”,“拯救人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仙成佛”,“維護和平”,“成就無上正覺”,“實行民主,推翻專制”,“為黨作貢獻”,“光宗耀祖”,“發揚光大我教教義”,“開創生命禪院時代”等等,等等意識情感都會導致人的煩惱, 慈悲憐悯之心更會導致煩惱。

  我提倡反常思維,從反常思維的角度看,以上的「毒」都是「喜」,比如貪,貪婪地吸吮知識讓人喜悅,貪婪於多寫文章讓人心情舒暢; 比如癡,癡迷於情人的心靈和柔情讓人心曠神怡,癡迷於鑽研生命的奧秘令人有穿越時空翱翔宇宙之妙感,比如“開創生命禪院時代”令人超凡脫俗,瀟灑飄逸等等,只要轉換一下角度,“毒”就不是毒,而是“瓊漿玉液”“喜”也不是喜,而是暫時麻醉意識的葡萄鸩酒。

  要我說,解除煩惱最妙的法門是把人生當作一場遊戲,浮生如夢,凡事不執著,把一切當成遊戲,好玩,咱就玩,不好玩,拍拍屁股轉身走人。 誰也別為我負責,我也不為誰負責。

  佛學教導我們要把煩惱轉成智慧,實際上,這裡面有問題,智慧是中性的,智慧不一定就是真善美,不一定能結出善果,希特勒的智慧如何? 貪官污吏的智慧如何? 黑手黨黨魁的智慧如何? “邪教”教主的智慧如何? 耶穌教導我們要謹防有智慧的人,老子要我們“絕聖棄智”,不是沒有道理。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的識要為自己服務,當識(認識和意識)束縛自性,桎梏靈性,給自己帶來痛苦和煩惱時,就反常思維,就轉180度,比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令你煩惱,你就意識到:“人間不是什麼好地方,與其生養子女在人間受苦受罪,不如到天國再生養。 ”比如你偷情讓人抓住把柄令你煩惱,你就想:“愛我所愛,樂我所樂,彰顯人性,無虧我生,偷情者有情,無情者天不同情,百年後都是荒塚一堆草埋了,人生無悔。 ”

  智慧是人思維的產物,不是靈性的源頭,利令智昏,智令心昏,智慧越多,心智越迷,不如棄絕智慧,尊奉靈性,靈性是生命之門,而生命的反物質結構是生命的內室,轉識,棄智,開啟靈覺,就能登堂入室,就可以逍遙於生命的無極,感受海闊天空的生命奧秘。

  你還煩惱嗎?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