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修还是向外修

雪峰

  從佛學到奧修到近代現代的無數大師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和要求——向內修。

  向內修的核心意思是佛性本自具足,只要向內修,就可以返璞歸真,得道成仙。

  向內修的認識和要求是對的,因為修的最終目的是完善意識,完美化生命的反物質結構,一切都是假相,唯有意識和生命的結構才是真相。 相和用都是體的外顯。

  但是,沒有向外修的基礎,向內修什麼?

  修個頭啊!

  你或許向內會修出一個老鼠,修出一條蛇,把自己修成個妖魔鬼怪。 不信?

  有些動物會把自己出生後第一眼看到的動物當成自己的媽媽,小孩從小與狼為伍會成為狼孩,偏僻山野的人會常常認為自己所見所聞就是宇宙的一切,如果不向外修,修來修去,修出的是夜郎自大,修出的是鼠目寸光。

  乾坤元初在《文明社會的結構特徵(六)》中開示說:“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假如你一覺醒來,你失去了所有的記憶,那麼,你是誰呢? 你之所以認為『有我』的存在,是因為你記住了你自己,你的容貌、你的社會關係、你的過去的經歷一直延續到你醒來了,所以你認為『我』是存在的。 假如你某一天醒來,發現你在另一個星球上,比如萬年界,你發現你的樣子全變了,但你的記憶依然存在,你會很高興,你從地球來到萬年界了。 所以,我是誰? 我就是'識',一種反物質結構的記憶,不要以為你的大腦是你的全部,你的意識是同時拷貝在宇宙的阿賴耶識中,形成了你的過去和未來,只要你的意識在,你就存在。 所以,假如宇宙沒有記憶,就沒有有知有識,也就沒有'我'的存在。 所以,宇宙存在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有知有識,為了『我』的存在,從而創造了一個宇宙存在的邏輯真相。 ”

  “我”就是“識”。 無「識」就沒有“我”。

  “識”從何來?

  “識”從外修而來。

  假如人一生下來,沒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之所「識」,你是誰? 向內修的最佳時機應該是初生時,初生時你知道你是誰嗎? 一出生就跟狼在一起,你是狼啊!

  一出生就被別人抱養,能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嗎? 若不進入生命禪院,能知道自己是禪院草嗎? 若不認識宇宙,若無對大千世界的認識和瞭解,若無自己的經歷和生活體驗,若失去了所有記憶,能知道自己是誰嗎? 行屍走肉植物人啊!

  所以,向內修一定要建立在向外修的基礎之上,向內修就像炒菜做飯,一定要先從外面採購來蔬菜麵粉油鹽醬醋鍋碗瓢盆水火,若一無所有,能做出什麼飯菜? 炒西北風啊! 若無小學、中學、大學所學知識的積累或生產生活工作的經驗經歷,想當博士,做夢吧!

  向內修只屬於博學的人。

  初入修門,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韭菜小麥莊稼稗子都分不清,就開始高喊向內修,能修出什麼? 修西北風? 我看要修出花崗岩腦袋吧!

  所以,活著的時候,一定要爭分奪秒向外修,要充分體驗,要多方瞭解探索,要多讀書,多學習他人的智慧開釋,在準備了豐富資料的基礎上不斷感悟,不斷驗證,從而提高認識、轉換思維、完善意識,完美化生命的反物質結構。

  向內修一定要建立在向外修的基礎上,向外修的同時向內修,否則就成了圖書館陳列室垃圾桶。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