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秀才不出門

雪峰

  古人言:“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

  老子曰:“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

  有意思。 坐在電腦網路前,幾乎可以知道天下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事; 不用去實地遊覽,就可以欣賞天下美景; 不用去電影院,就可以看電影; 不用去聽音樂會,就可以聽到美妙旋律和歌唱家們的歌喉; 不用去見面,就可以盡情聊天; 不用東奔西跑,就可以買賣成交; 不用去郵局發信,就可以瞬間把資訊送給對方; 不必去圖書館,就能博覽群書; 不用到處找,就能欣賞天下絕色女子的裸體風采; 不用肉體接觸,就能與心儀的人兒做愛...... 不出門不僅能知天下,還能得天下。

  妙極了!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說向外賓士的越遠,知道的東西反而越少,這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背道而馳,到底誰是誰非?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行遍天下路,始知有捷徑,這實際上是針對普通大眾而言的,我同意老子的觀點,若能開啟靈覺,一葉凋零知秋至,閉目瞬間萬里行,若整天整年讓思緒向外賓士,必然是迷惑於千篇一律的現象而身心疲憊,最後跑遍山崗與溝壑,除了知識和經驗,將一無所獲。

  我不知道達摩禪師面壁九年去了哪裡,但自古冥想卻可以進入反物質世界,在靜寂靜極之時,讓思維穿越時空隧道,讓意識隨意飛馳,既可以飽覽天國美景,又可以幻化無限未來,那種享受不是讓心外馳到處奔波的人所能享受的。

  聖人不行而知,假如沒有電視收音機電腦網路報刊雜誌和道聽途說,不行怎知? 會不會成井底之蛙? 當然不會,因為老子說的不是普通人,而是聖人,對普通大眾而言,要盡可能地多行,只有多行,才有可能多知,否則非傻不可。 但是對聖人而言,他知道蘋果成熟了一定會掉下來,水肯定會往低處流,若不修行修鍊,只要是人,必然“飽暖思淫逸,饑寒起盜心”,四季必然會交替,男大不婚女大不嫁必然會雞鳴狗盜,否則會欲火焚身,魚肯定在水中游......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根本用不著去行,去親自驗證。

  聖人不見而明,有哲人說:“我閉上眼睛才能看清楚。 ”是啊,看見的或許是假相,看見了,反而會迷惑,“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難道一開始見到的不是原貌? 空就是色,色就是空,看見的色原來是空,看不見的空原來是色,想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不就要走前人要走的路,吃前人要吃的飯嗎? 縱然有千變萬化,本質不變,不論是平靜無波,還是巨浪滔天,不就還是水嗎? 如來佛的手掌心,「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根本沒必要見,不見而明。 我偶爾狂妄狂妄,告訴某人沒有我的導遊,你走不出盤絲洞,他不信,但不管你信與不信,你的路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我見害於心,聰明障於道”,你往哪裡逃? 逃不出去的!

  聖人不為而成。 怪哉! 不為如何成? 春日不播種就能秋日有收穫? 不天天上學就能獲得大學文憑? 飯桌前干坐著就能憑空冒出豐盛的飯菜,不去做工做買賣,就能財源滾滾達三江? 不鍛煉不養生,就能壽比南山不老松? 不為而成? 還真讓人“長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不過仔細想來,也不無道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難知非福”,“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依”,“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不為而為,冥冥中有神馬護佑,“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 奸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處奪其魄“,智巧何益?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盲目有為,不如寧靜致遠,明心見性。

  是故,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看來秀才不出門,自有道理在!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