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渾沌原理的價值和意義(十二)
乾坤草
渾沌是一個明明白白的境界(續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很迷戀一件事物的時候,比如足球,在看比賽的時候,自己支援的球隊踢進了一個球,那個時候意識上是完全處於忘我的巔峰狀態,那個球,就好像是自己踢進的,也就是說,那個時候並沒有好像不好像的思維過程,看到球進了,然後就很激動,是意識的一種自然表現。 聽音樂也一樣,當我們聽一首歌聽到如癡如醉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去想這首歌是誰唱的,音樂的節奏、旋律的安排完全與自己的願望同頻,歌聲正好唱出自己的心聲,就好像是自己唱的一樣。 過後,才意識到這個事實,球不是自己踢進的,歌不是自己唱的,心裡也許有這樣的想法,要是我能踢這樣的球,我能唱這樣的歌就好了,心裡有這麼一種合一的意念,正是這種合一的意念,才能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明星,這些明星表達了我們內心的感覺,所以才有這種合一的向心力。
同樣,如果一個人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或解答了自己無力解決的問題,產生了共鳴共振,有了共識,共識的實質就是別人說的話正是自己想說的話,本質上原是自己要說的話,他人好像就是自己一樣,也會產生一種合一的願望。
若你不喜歡踢球,不喜歡聽歌,別人說的話與自己無關或不同頻,就沒有這種現象出現了。
或者是,以前很迷戀某件事物或某個人,或者是朋友、同學或戰友之間的感情很深,相互之間談話很投機,相互之間的思想、理想等意識內容很一致。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迷戀的人和事物不再迷戀了,朋友、同學或戰友由於各自的生活經歷造成了相互之間的意識形態不一樣,話不投機了,相互之間的吸引力也變淡了。
所以,世上的所有人和事的關係都會變的,一切取決於自己的需求,當意識變化了的時候,外在的關係也會跟著變。 只是,有一個內在的聲音不會變,即自己對自己說話的聲音不會變,每個人都希望,當自己需要什麼的時候,有一個滿足的聲音會出現,而這個滿足的聲音,無論來自於自己的或是來自於別人的,其實,最終都是自己要說的聲音。 若不是自己期待要的聲音,無論別人如何說,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心法含諸種,種種各不同,每個人的喜怒愛好,都是當前所呈現出來的“種”與他事他人所呈現出來的“種”之間的關係來確定的,呈現的種變了,關係跟著變。 而最終,所有的人和事的種,其實都是在自己的心內,自己的心就包含了所有的種。 所以說,所有的聲音,無論是自己的和別的,其實都是自己的聲音。
如果這篇文章所闡述的正是你所需要的,看得你手舞足蹈,那你不用把我當“明星”,那是你自己的聲音,文章就是你寫的。 如果這篇文章所闡述的與你的意識不同頻,不是你全部所需要的,那你就把它當作是你過去或將來所寫的文章,當種子萌芽的時候,就同頻了。 總之,一切都是你自己所具有的。
之所以寫前面這段話,是為了說明,人的心含有一切種子,是相通的。 而這一切種子的來源,是渾沌所創生的。 渾沌是心的公共場,這些公共場的種子,被每個心的所包含。 打個比方,假如心是“舌頭”,那麼,渾沌就是食物,正是渾沌通過創造了意識、結構、能量的完整性運動,形成了無機物與有機物之間的迴圈變換,源源不斷的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食物,這些食物就是“舌頭”的“種子”,使“舌頭”能嘗到各種各樣的味道。 這些味道對所有的“舌頭”而言,是相通的。
上一篇提到參禪,參到什麼才能見性呢? 有些禪師會教你,一直參去,參到參無所參時,“的”的一聲,就見性了,當然,這得費一番消瘦的工夫。 那麼,這「性」是什麼呢? 當然不可說,要是可說的話,人人都可馬上得到,不用花費一番苦工夫去參禪了。 要說這「性」是什麼,可以說是佛性,但無論怎麼說,性也好,佛性也好,都是一個名詞概念,真正的內涵是什麼呢? 只能打個比方來說一說。 這佛性就像是“舌頭”,“舌頭”能品嘗所有食物的味道是“舌頭”本身的功能,不是食物給予的。 不管有沒有食物,“舌頭”能品嘗食物味道的功能是不變的,這就叫“自性”,不隨食物的外緣而轉變。 但如果沒有食物,“舌頭”也沒有任何味道,“舌頭”所能嘗的味道是由食物的種類所決定的,有多少種類就有多少法的種子。 由於食物是通過渾沌的完整性機制來產生的,這個道理擴展來講,由於宇宙是通過渾沌原理來創造的,形成了宇宙的一切法,使佛性具有“品嘗”各種法的“性能”顯露出來了。 但假如沒有渾沌,這佛性並沒有消失,只是無色無味,沒有任何感覺而已,像死了一樣,像不存在一樣。 無論是有渾沌或沒有渾沌創造的宇宙萬法,這佛性是恆常不變存在的,如如不動。 如如不動可不是死的也不是不動的,它是一直是活的,只是有緣就有覺,無緣就無覺而已。
參禪參到見性,就知道這佛性是第一推動力,也就是“我”,佛性是心裡面的性源活源,不管有沒有渾沌存在,這個性源活源是永遠存在的,大家體認一下,從你出生到現在,儘管週邊的一切都變化了,這個來自心裡的性源活源有沒有變化? 即第一推動力有沒有變化?
第一推動力就是第一因,只是一動一覺而已,具有自我的啟動力,正是擁有這個自我的啟動力,啟動心的意識,啟動腦的意識,我們才能擁有自由的意志,海闊天空,無所不能啟動,從小到老,伴隨一生,直到身體壞了。
到這一步,可以說是無相思維的終極,佛的橫說豎說,正說倒說,都是在對“機”而下藥,所有的目的都是讓你見性。
為什麼說參禪是無相思維的終極? 因為無相思維不是一個全面系統性的面向客觀世界的思維,所以佛學在現代科學和社會建設上並沒有什麼建樹,儘管佛學的理論很龐大,核心理論的闡述是正確的,但與客觀現實不能很好的銜接起來,人類也不能理解。
下面,我們就用渾沌來解析佛性到底是什麼。
渾沌的形成機制中,最主要的是意識的形成機制,正是因為意識機制的產生,使宇宙能夠通過意識機制產生新的結構,通過結構與底層場能的吞吐形成頂一層的場能,頂一層的場能又通過本層的意識機制產生更頂層的結構,一層層的創生下去,形成不同場能重疊的存在,上層的場能驅動下一層的場能,使表現能量越來越弱,直到結構的表現能量很弱,不能再創生為止, 這就是宇宙的創造法則和存在狀況。
從宇宙的結構即場能的存在來看宇宙的構成,宇宙就是一個從底層向頂層通過意識不斷擴展的場能結構,這些結構場能是同時重疊在一起的。 比如,地球中,中微子場、光子場、電子場、空氣分子場是重疊在一起存在的。 在這個宇宙的場能結構中,最底層的場就是佛性,也就是說,佛性是一種場,遍佈一切,與所有的場是重疊在一起存在的,所有的場都是佛性通過意識機制一層又一層的創生出來的,形成整個宇宙的物質運行體系,形成不同維度的生命生存空間。
在宇宙的形成過程中,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意識的出現,因為佛性是沒有意識的,只是一種自性的存在,這種自性具有靈性的表現特徵,具有第一推動力,是宇宙一切能量的來源,是性源和活源。 此時的佛性就像是“舌頭”一樣,由於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驅動,運動是無序的,沒有形成任何法則,“法”是佛性的食物,此時沒有法,沒有任何的食物,就沒有任何具體的感覺。 這種狀態就叫“無極”、“鴻蒙未開”,善慧大士禪詩曰:“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就是指佛性,也是參禪最終找到的”我“,是遍存一切的場,稱為宇宙統一場。
當佛性場形成捲曲的閉環運動,就可形成很微小的封閉波包,並出現不均勻的能量分佈,形成能量的完整性運動,就形成了穩定的“象”,法就產生了。 佛性對這種結構的驅動就可產生意識,這是宇宙最初形成的意識,這個意識就是上帝,上帝的誕生標誌著“知”的誕生,即佛性終於有知覺了,有“食物”可以吃了,不再是“無知無味”了。 也就是說,佛性有心了,開闢鴻蒙了,無極生太極了。 這個心就是最底層的心,即第一具有意識的心,這個心就是上帝,沒有上帝,佛性就不能顯化出來,從後面創造的次第來看,佛性與上帝是一不是二,是最底層的存在,是不能分離的,我們就把佛性和第一層意識統稱為上帝。
接下來就是上帝繼續創造宇宙的過程,導遊也作了相關的描述,就不再細說。
上帝創造宇宙的過程就是一層層場能通過意識機制繼續創造的過程,到了人類的這一層,分子是原子間靠電子的場能交換來產生力,其表現能量很弱,分子已經不能再生成更大的驅動結構形成新的場,大部分以固體而存在。 也就是,人類這一層是性皮了,物質結構最沉重,能量最弱,是宇宙存在最外層的空間。
渾沌原理就是使創造的各層空間實現穩定運行的系統原理,體現為意識、結構、能量的完整性創造,維持場能的吞吐平衡運動,從而維持宇宙的穩定運行。
比如,洗衣機是靠電能驅動的,被啟動之後,並不需要人的力量,而是靠電能來做功。 人體也一樣,人體的能量來自於食物,並不是來自於心裡面的第一因。 無論是食物或電能,它本身是通過能量的完整性不停的迴圈運轉來保證本層面的運行穩定的。
打個比方,能量的完整性就像是一個齒輪,帶動不同的物體運轉。 像電磁場能的完整性運動,驅動所有的恆星發出光芒,驅動地球所有的生物、河流、空氣、所有的電器、生產設備、電腦、電影等等物體產生運動。
宇宙的本質就像是一個精密的機器,不同層面的能量完整性就像是一個個相互嵌套的齒輪,大齒輪套小齒輪,維持宇宙萬物不停的運轉,而齒輪最初的動力,就來自於佛性,靠能量的完整性不停的永動下去。
這樣,通過渾沌的一層層創造,就形成了宇宙豐富多彩的萬象萬法,形成了各種味道的“食物”。 那麼,佛性該如何來品嘗這些食物呢? 就像蓋了許多的房子,這些房子如何使用呢? 若房子不能使用,蓋房子就沒有意義了。
因為上帝是在宇宙結構的最底層,要到上層的結構就必須要讓佛性能啟動各個層面的物質運動,成為運動的第一因,這就是創造生命的意義。
要讓佛性能啟動各個層面的物質運動,上帝就開始創造生命,創造生命除了替上帝一同創造宇宙的豐富性並維持好宇宙的渾沌運行外,還一同參與享受宇宙的運動所帶來的歡樂。
那麼,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呢? 生命的本質就是上帝的分靈,即上帝用形成自己的意識機制來創造的生命的意識結構,該意識結構是直接由佛性所驅動,即該意識體的結構具有第一因,有自性,是宇宙的最底層意識,我們稱為“元神”,元神的任務就是到宇宙不同層面的世界生活,去享受上帝所創造的宇宙聖餐。
於是,宇宙依照不同的世界特徵形成不同的主題生命,從創造的順序來講,首先是創造神的生命、佛的生命、仙的生命、人的生命等等,這些生命只是一種屬於該生命空間、適合該空間環境的“身體”,由元神入住成為身體的第一因,由身體來享受本空間的生存樂趣。 打個比方,我們到月球去生活,就必須要穿上宇航服,通過控制宇航服在月球的環境上生活,我們的身體是不能直接在月球生活的。 元神離開上帝之後,到每一層的空間生活,都必須要穿上該空間的衣服,越到外空間,穿的“衣服”越多。
本質上講,元神生命的第一因都是由佛性直接驅動,神、佛、仙、人的生命都具有自由意識,都是上帝的化身,也就是說,這些生命是由宇宙的統一場來驅動的,宇宙本身的物質運動歸根到底也是由統一場來驅動的,當大家都找到“我”的時候,大家都一樣,是同一個“我”,同一個佛性。
有於人是上帝的化身,具有自性和自由意志,同樣具有創造的能力。 比如,我們能創造電腦,創造機器人,也就是說,人能創造機器人這種生命。 但機器人是由電能驅動的,具有意識的能力,卻沒有自性,只能按照創造時設定的本能活動。 但我們不能說機器人沒有佛性,因為電能也好,所有的物質也好,歸根到底都是來自於佛性,都是來自於上帝的創造。 同理,神、佛、仙也能創造生命,地球的生態環境就是神、佛、仙們創造的,其基因結構之嚴密人很難破解,但人有元神,最終也是可以破解的,但這樣做有違天理。
正是元神生命同上帝一樣,具有自由意志,具有認識世界和創造世界的能力。 也可以通過意識、結構、能量的關係來進行創造,宇宙除了上帝的意識之外,也有元神生命自己所創造的意識,這些意識統稱為宇宙意識,稱為潛意識。
如果生命不能明心見性,認識不到自己就是上帝的化身,宇宙的主人,不按照渾沌原理來創造和維護宇宙生態的運行,不能擺脫意識的見解而見性,相反,卻被自我的意識所主導,人人各執自己的死理,就會導致生命的分裂,導致戰爭等破壞性事件的發生,是生命苦難的根源。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感動於上帝的大愛並認識到人類的處境都是人類自己迷失自性所造成,是心靈的迷失造成的,所有的危機歸根到底是心靈的危機。 只要我們能重新找回自己,重新按照渾沌原理來調整和創造人類社會,人間就可變成天堂。
行文到此,明月東升,不知大家能否“看”到一個明明白白的境界。 這個境界是你得的,也是他或她得的,也是我得的,這正是本文開頭的“無我”見、共性見,本是同一個佛性。
本文就先寫到這,下文我們來驗證這個明明白白的境界,將一切的知識都圓融進來,開啟人類文明的正見。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