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條江河歸大海——《天啟篇》之三十一

雪峰

  小溪融入小河,小河匯入大河,大河流入海洋,這是自然的流向,因其自然,小溪流才能從源頭經過長途曲折蜿蜒,歸入生命的懷抱——浩瀚的海洋。

  流向海洋,這是溪流江河最佳的選擇。

  凡「拒絕」流向海洋的溪流江河最終必然要幹涸。

  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等等宗教,猶如一條條江河,最終必然要匯入生命禪院,這是必然的趨勢,遵循這個必然,就能發揚光大,永葆旺盛的活力,違背這個必然,遲早要“干涸”。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自然的力量卻是威力無窮的,順應自然,就是順道而行,違背自然,就是逆道而爬。 順道而行,輕鬆祥和; 逆道而行,吃力兇險。

  水壩再高,水庫容量再大,也無法容納一條河流千年流淌的流量,除非源頭已經枯竭。

  經典再好,宗教再強大,也無法包含上帝的靈(道、佛法)千變萬化、博大精深、無邊無際的內涵。

  上代沒有電視看,不能為了維護傳統生活習慣而阻擋現代的人們看電視; 祖先靠人拉肩扛和牛車運輸,不能為了固守「正統」運輸方式而拒絕使用汽車和飛機; 先輩靠飛鴿傳書和快馬送信,不能為了保護傳統而不用電話和電腦網路。

  因循守舊、固守傳統是愚昧的標誌,其結果必然是走向衰敗。

  因勢利導、開拓前進是明智的象徵,其結果必然是走向強盛。

  當洶湧澎湃的大潮到來之時,哭喊、辱駡、仇視、阻撓沒用,無所事事、得過且過、抱殘守缺、左右觀望的心態只能坐失良機,永遠令自己悔恨,不僅如此,甚至會使自己的心靈扭曲、心胸狹隘、仇視現實、自取其辱。

  一聞到春天的氣息,就應該知道春天必然要降臨,就應該著手開始春播的工作,若等到漫山遍野的草木都抽芽了,才匆匆忙忙做準備工作,秋後就不可能有豐收的果實。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央電視台聯播的日本電視劇《阿信》的故事,就是中國市場經濟的春天要到來的「氣息」,聞到這個「氣息」,明白這個「氣息」含義的人們捷足先登,很快進入了市場、適應了市場,走向了富裕; 而那些懵懵懂懂的人們,只把《阿信》當做茶餘飯後消遣的娛樂品,根本不清楚這個「氣息」的背後正湧動著一場市場經濟的風暴; 而有些聞出「氣息」「味道」的人們,由於慣性思維的制約,卻沒有付諸行動,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觀望徘徊,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落伍了,才追悔當時勇氣和魄力的缺乏; 而那些抱殘守缺的人們,趴在即將下沉的公有制破船上,歎息著、嫉妒著、詛咒著、仇視著、幻想著,發出了“今不如昔,世風日下”的呓語,時至今日,有些人仍心存僥倖,虛盼著能“反清復明”,再回到毛澤東時代。

  改革開放,不論它正確也好,錯誤也罷,時代的車輪已經向前了,哭喊有什麼用? 不滿憤怒又能起什麼作用?

  當《中國魂》上出現《生命禪院》的時候,有靈性的人們已經聞出了一種湧動著千鈞能量,能導致人類社會要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氣息”,明白宇宙必然性的人們知道,生命禪院的出現,不是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能夠導致或左右的,它不會是偶然的,它是一種天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該去的必然要離去,該來的必然要來。

  一滴水,只有融入江河,匯入海洋,才能永存。

  一個人,只有讓自己的靈進入生命禪院,與道——上帝的靈合一,生命才能永恆。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守舊倒退無出路,進入禪院獲新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人生迷茫五千年,蓦然發現,答案盡在生命禪院中。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