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袋聰明大腦袋笨——《天啟篇》之十九

雪峰

  那是一九七六年夏季的一天,我十九歲,當時擔任生產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兼文書,這個大隊由五個自然村組成,共有十一個生產小隊,其中五個小隊由劉家峽水庫移民組成,六個小隊是當地住戶,其中兩個是穆斯林村落。

  由於組成成分複雜,所以辦事說話也特別謹慎,我從不敢得罪任何一個生產隊,維護生產運行的最佳方式一是公平,二是謙卑地尊敬所有老人,因為我父親教導我說,無論走到哪兒,只要對老人們尊敬、有禮貌,就不會有大的麻煩。

  所以我自始至終把尊敬全大隊的老人們放在心上,也落實在我的行動中。 說也奇怪,就尊敬老人這一“招”,讓我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地當了三年“土皇上”。

  在全大隊的所有老人中,有一位老人給我留下了永生難忘的記憶,這個老人是地主,他家的院牆最高、最厚、門樓最氣派,解放前夕,他就開始把自己的土地逐漸讓給佃戶,財產分給有關親戚鄰居,所以,解放后,政府給他定了個開明地主的成分,他也逃脫了以後歷次政治運動包括文化大革命中的劫難。 並且把他的兒子(五十年代)送到了清華大學。

  我知道,這位老人頭腦不簡單,所以每次見了他的面,我總是畢恭畢敬,他似乎對我這個貧農的兒子也有好感,我們之間好像從來沒有“階級仇”,當然更不可能有“民族恨”。

  那天,我以“領導”的身份到綠化站“視察”,想看看綠化站種植的果樹的存活率和生長狀況,碰巧這位老人也在,我就與他閒談了起來,首先我誇獎他們村的年輕人們聰明,因為我們上中學時,他們村的幾個年輕人就輟學開始在外奔波掙錢養家了,而所有繼續上學的人最後也是回鄉務農,反而白白地多耗費了幾年時光。

  沒想到這位老人給我說了一句令我思維震蕩的話,他說:“那些年輕人小腦袋聰明大腦袋笨! ”

  “什麼意思?” 我不解地問他。

  他捋了一下鬍子解釋到:“人的一生,特別是青少年時期,首先要打基礎,基礎打不好,任憑你以後怎麼折騰,也沒有發展前途。 基礎打得好,事半功倍,基礎打不好,功半事倍,小腦袋聰明的人總是懶於打基礎,而急於求功名利祿,而大腦袋聰明的人首先要打基礎,放棄暫時的功名利祿,這樣做的結果是,急於求取功名利祿的,最後沒有功名利祿,而暫時放棄功名利祿打基礎的,最後卻會得到功名利祿,我們村上那幾個年輕人不上學,卻去掙錢,雖然看來他們得到了許多,實際上, 他們的一輩子已經毀掉了,所以我說他們是小腦袋聰明大腦袋笨。 ”

  “小腦袋聰明大腦袋笨”這句話就像一盞明燈從那時起一直照耀著我到現在。

  要想求得生存,只要小腦袋聰明就足夠了。 但是要想獲得智慧和延伸生命的內涵,小腦袋越聰明越誤事、越害人,必須棄絕小聰明而要專開發大腦袋。

  小腦袋聰明和大腦袋聰明雖然都是聰明,但聰明的時空領域截然不同。 一個是急功近利地追求眼前時空中的利益,另一個卻放眼未來,追求的是更加長遠時空的利益。

  普通凡俗人都是小腦袋聰明大腦袋笨,只有那些有建樹的仙聖賢哲才是小腦袋“愚昧”大腦袋聰明的人。

  小腦袋聰明的人只顧眼前,大腦袋聰明的人籌劃未來。

  小腦袋聰明的人急於表現自己,大腦袋聰明的人忙於尋求宇宙的真理。

  小腦袋聰明的人為的是人生的輝煌,大腦袋聰明的人為的是生命的永恆。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