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斥魏慶同的“世界上根本沒有'無私'”論

雪峰

魏慶同在其“論'無私'的本質”中說“世界上根本沒有'無私'”。

首先我們看看這個世界上有沒有「無私」,陽光普照萬物,請問太陽的「私」在哪裡? 太陽是不是無私? 大自然養育萬物,請問大自然的「私」在哪裡? 大自然是不是無私? 我這樣問,魏慶同先生可能會說:“我指的'無私'不是指大自然,而是指人類。 “若這樣回答,那你的”世界上根本'無私'“之結論是錯誤的,你只能說:”人類中根本沒有'無私'。 ”

人類中有沒有「無私」? 請問,佛陀釋迦牟尼的「私」在哪裡? 基督耶穌的「私」在哪裡? 出生嬰兒的「私」又在哪裡? 你總不能說釋迦牟尼宣揚佛法就是「私」吧? 你總不能說耶穌宣揚上帝之道就是“私”吧? 你總不能說嬰兒吃奶就是「私」吧? 若認為宣揚佛法宣揚上帝之道吃奶也是「私」,那麼,花蕾綻放也是「私」,大鳥給小鳥餵食也是「私」,人吃飯睡覺也是「私」,許多人為人類崇高的理想而奮鬥也是「私」,你是不是把「私」絕對化了?

所謂「私」,指的是想盡辦法把他人財富和大自然資源據為己有的心理和行為,一切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的起心動念和行為方式,而不是按照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生存生活的做法,你總不能把人為了生存的辛勤勞作也當作是「私」吧? 總不能把嬰兒吃奶也看作是「私」吧?

一個人,當他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追求功名利祿,不追求個人擁有,而是忘我地為他人、為社會、為大自然、為全人類而服務奉獻,他就是“無私”,而這樣的“無私”雖然談不上遍地都是,起碼很多很多。 你怎能說「世界上根本沒有」無私」?

我們說“無私才能成其私”,這個“成其私”絕對不是個人想獲得私利,而是指當一個人無私地生活時,天道反而會獎勵他,反而會讓他活得更好。 這也是所有修行修鍊者所明白的道理,也就是說,越是無私,天道越會給他豐碩的報酬。 這個“成其私”是自然規律的程式,而不是無私者個人的願望。 你去看看前往天堂的那些生命,哪個是有「私」的? 真是因為他們“無私”,才獲准他們前往天堂的。 這就叫“無私才能成其私”。

一頭毛驢,根本想像不到人的境界; 一個人,根本想像不到神佛仙聖的境界; 一個有私心的人,根本想像不到一個無私者的境界; 一隻井底蛤蟆,根本看不到大千世界所有的精彩紛呈。 你有“私”,不能認為凡是人都有“私”,當你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無私'”,那是因為你看到的一切是你自己意識的反映和投射,而不是世界的真相。

除了人之外,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無私”的,貓逮老鼠狼吃羊,那不是貓和狼有“私”,母雞孵小雞狗生小崽子,那不是母雞和狗有“私”,那都是精心設計的維護大自然生態平衡的程式。

你還要說「世界上根本沒有」無私『嗎?

2014-10-25

附件如下:

論“無私”的本質

百度百家2014年10月24日 17:28

文化摘要:閱日本稻盛和夫著《活法叄:尋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一書,先看到曹岫雲為該書撰寫的“導讀”,題目是“無私——西鄉和稻盛共有的精神境界”。 在「導讀」中作者多次指出日本明治維新的元勛西鄉隆盛「因為無私」而取得的光輝成就,指出西鄉的人生信條最突出的就是“無私”二字。

論“無私”的本質——讀稻盛和夫《活法叄:尋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有感

作者:魏慶同 從容

閱日本稻盛和夫著《活法叄:尋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一書,先看到曹岫雲為該書撰寫的“導讀”,題目是“無私——西鄉和稻盛共有的精神境界”。 在「導讀」中作者多次指出日本明治維新的元勛西鄉隆盛「因為無私」而取得的光輝成就,指出西鄉的人生信條最突出的就是“無私”二字。 隨後又介紹了創建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稻盛和夫,做為實踐“無私”理念的典範,以“動機至善,私心了無”這種高度的“無私”,獲得不可思議的巨大成功。 結論是“無私”才成就了無數英雄的豐功偉業,“無私”就是人類最大的智慧。

翻到正文,稻盛和夫首先概歎:“昔日,日本社會中隨處可遇見品格高尚之人...... 然而,近些年,環顧世間,聞所未聞之惡劣事件層出不窮。 例如,食品虛假標籤事件、隱瞞質量投訴案、做假帳、內幕交易,諸如此類。 醜聞頻傳,從根本上否定了企業的社會道德責任。 “”每當翻閱報紙,屢次三番讀到這類報導,不免黯然神傷:'這個國家究竟要走向何方呢?' 持這種想法的應該不止我一人吧。 ”

不錯! 且不談美國和西方,中國便有過之而無不及:昔日毛主席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時,中國社會中也隨處可遇見學雷鋒之人... 然而近些年來,環顧國內,許多聞所未聞之惡劣事件層出不窮。 這已是眾所周知! 完全不必舉例說明了。

什麼原因呢?

說起來如此光輝、高尚的「無私」思想、「無私」行為、「無私」品質與「無私」道德,不僅在歷史上真正實踐者寥寥,而且隨著社會發展又日趨衰落,「心靈的不斷荒蕪,正是日本人品格日趨惡化的體現」(見1-012頁)「心靈的不斷荒蕪」不也是中國人品格日趨惡化的體現嗎?

這是為什麼?

我們的回答很簡單,也很難聽: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無私”。 有人就有“私”,《私本論》之“私”並不卑下。 “無私”就否定了“私”的主體,人是“私”的主體,“無私”等於“無人”。 實際上處處有私,“無私”是自欺欺人。 那些原本靠“有私”而事業有成的人,自己已經戴上了虛無的“無私”帽子,還想把這個“虛無”傳承給後人,讓虛偽的“無私”招搖過市,後果便適得其反——全社會在“大公無私”的騙局中失去了“以正克負”的矛盾鬥爭,在虛偽的“無私”光環下,正面之“私”受到壓抑,負面之“私”泛濫,“心靈的不斷荒蕪”是必然的。

儘管我們相信稻盛著作與曹岫雲“導讀”都是真心實意,儘管我們相信西鄉和稻盛的能力、智慧、事業與成就無可比擬,我們還是要堅持說:世界上根本沒有“無私”。 西鄉和稻盛共有的精神境界乃是聰明的“有私”,理性的“有私”。 或者說,西鄉和稻盛一心一意專注於大事業,完會無視自已的利益,被世人頌揚為“無私”,似乎是實至名歸,實際上“一心一意專注於大事業”正是偉大的“有私”。

“私”是什麼? “私”就是“自己的,個人的”。 “自己的,個人的”就是“私”。 即使西鄉的格言是「敬天愛人」,那也是他自己敬天,他自己愛人,也是他自己教導別人、希望別人「敬天愛人」——“自己”就是“私”; 即使在明治維新激流中“他的人生波瀾萬丈,他的故事跌宕起伏”,“置自己的生命、名譽、地位、財產於不顧”,甚至“甘領逆賊之首的罪名毅然投江自盡”,也都是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為和他自己的非凡選擇。 一句話:都是他個人之“私”。 同樣,稻盛創建京瓷公司時,放棄了讓自己財富大幅增值的機會,公開宣布放棄“世襲制”,並不讓任何親屬進入企業經營高層,後來他又設立“京都賞”,創辦“盛和塾”,特別在創建“日本第二電電”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降低國民的通信費用”,口號只有八個字,就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被譽為“正是這種高度的'無私',才成就了他的巨大成功。 “等等。 果真是「無私」的成就嗎? 回答是否! 否! 稻盛確有自己的大目標,有自己為國民利益著想的大胸懷,也有自己一整套從大事業需要出發的選擇與放棄,還有信仰宗教受到的教化,但他不是“無私”,而是實在的“有私”——“有聰明智慧的私”、“有遠大奢望的私”,並且以“私”為基,以“私”為本,因此是真正理性的“私”,甚至是高尚的“私”。

以天真的兒童為例:在只有一塊糖的情況下,一個懂事的孩子為了保持好同學關係而放棄取糖,另一個孩子不顧一切伸手搶糖。 請問誰是「無私」? 誰是「有私」? 回答很簡單:兩人都是「有私」; 其一是聰明的「私」,理性的「私」; 其二是愚蠢的“私”,任性的“私”。 如把前者譽為“無私”,似乎是褒揚,其實是對陽光的掩蓋,是對理性之“私”的侮辱。

再舉一例:一位學者為了準備到大學做重要演講而放棄三小時休息,這是「無私」還是「有私」? 不用說,捨棄三小時是捨棄了小「私」,換來大報告成功是大「私」; 許多有頭腦的人都為了大目標而捨棄小得失,為了大私而捐棄小私,這是有智慧的人常見的做法。 如果見小不見大、見木不見林,把捨棄小利表揚為“無私”,乃是本末倒置,是對陽光的掩蓋,是對理性之“私”的無視與侮辱。

西鄉和稻盛正是舍小私而顧全大私的典範。

再向世界全域看:資本主義的私有被認為是「有私」,資本家也號召工人「無私」; 社會主義的公有被認為是「無私」,異化了的“公有制”剝奪了工人之“私”變為權貴私有,恰恰是最可恥的負面的“有私”。 兩種制度都是“有私”,又都用根本不存在的“無私”遮掩慣用的欺騙,以達到剝奪廣大勞動者之“私”的目的。

不用說! 一切虛偽的“無私”都是為了遮掩“剝削”與“剝奪”。 這就是天下“無私”的本質。

然而以假亂真的“無私”也非同小可。 習慣上說「為公」說「無私」好聽得多,說「大私」「小私」難聽得很! 實用上做為精神號召、道德口號與政治教育,本質上做為對勞動者的麻醉、欺騙與利用,“無私”也是一劑千年藥方並叫賣天下。 從孔夫子“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到毛澤東的“鬥私批修”、“興無滅資”,都是持續兩千年“無私”教導的極致。 一切統治者都教導臣民鬥私、滅私、無私,一切資本家都要求工人和層層經管人員鬥私、滅私、無私。 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也是揭露資本家剝奪了工人的勞動創造,把工人階級之“私”轉化為資產階級之“私”的理論。 西鄉和稻盛的“無私”正是為了成就其大事業——即為了自己博大之“私”的大目標,而在相對小的事情上帶頭示範“無私”,但萬變不離其宗,其道德說教加上潛意識力量的釋放,都是要求下屬無私、工人無私、層層無私,從而用眾人之“私”聚斂為企業的大私,成就世界500強的巨私。 隨處有“無私”口號流行是有原因的:《私本論》尚未出山,歷史對“私”的誤解與貶斥依然如故,對神聖的“私”還未正名與翻案,天賦之“私”即使“以正克負”也要挨駡——而且兩種制度下都有人罵——這種日子總還要過些天。 我們在帶頭挨駡中奉勸大家耐心等等吧! 誰也阻擋不了多雲轉晴的天之道。

讀書思考之二:“有私”與“無私”

人皆有“私”,人類社會是無數“私”的集合。 這是明白無誤的。 偏偏有許多人不知道「有私」是實話,「無私」是假話; 不知道「有私」是物質基礎,「無私」是精神欺騙; 不明白一切自封為“大公無私”的人都是損人私己的小人,一切逼迫人民批私、鬥私、滅私、無私的統治者都是剝奪人民之“私”的昏君。

這種胡塗是千百年來辱私貶私文化毒入五內的結果。 那些明明從“私”出發為了“私”而有所作為,卻被追捧為“無私”,連他自己也相信是“無私”的好人,也為有私無私的顛倒提供了虛假例證。 盛和企業經營哲學研究會會長曹岫雲在盛和夫著作的“導讀”中寫道:西鄉的人生信條,最突出的就是“無私”二字。 本書第一章標題即為“無私”。 西鄉遺訓第一條就講“無私”。 稻盛說西鄉遺訓從頭到尾、字裡行間透出的精神,無非就是“無私”。 曹岫雲會長不幸也為有私無私的顛倒提供了虛假例證。

我們說過多遍了:世界上根本沒有「無私」! 佛教的基本教義“四法印”之二是“諸法無我”,意思是尊重客觀規律(“法”),不要參加主觀(“我”)的東西,並非生命活動中的虛假“無私”。 西鄉再了不起也是「有私」; 什麼人跳黃河也是「有私」; 跳河也許為了一死以解脫,或為了以死威懾、報復什麼人,或為了某個崇高的目標而犧牲自己——不管為什麼,跳河覓死總是自己的決定,自己的選擇,總是為自己的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都是“自己的”,因此都是“私”和“有私”。

譚嗣同在戊戌政變時對梁啟超說:“各國的變法,無不是經過流血犧牲而成功的,而在中國從沒聽說過有為變法維新而流血的,這大概就是我們失敗的原因吧。 如果是這樣,我譚嗣同願意做為變法維新而流血犧牲的第一人! 譚嗣同堅守不走,第二天被逮捕。 在獄中,他在牆壁上題詩一首“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實現了用自己的血喚醒國人的偉大目標,他是懷著”去留肝膽兩崑崙“之”大私“從容赴死的,他不愧是無比高尚之”有私“的光輝典範。

由此可知:沒有什麼“無私”; 在正面之“私”的佇列中,確有為了國家與民族的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確有在大目標的追求中捨棄小私的,甚至有為了崇高的理想而犧牲性命的。 總之都是為了自己的“大”犧牲自己的“小”,即為大“私”捨棄小“私”,當然都是“有私”。 如果有必要把這種“有私”稱之謂“無私”——不計別有用心者,許多正派人和善良的人都願意這麼稱呼,雖然不對,但亦無可不可,因為這是歷史條件下人們對正面之“私”的尊重,可以理解但卻不對。

把西鄉和稻盛的光輝事蹟稱之為高尚的“有私”,許多人可能不同意。 這是歷史的惰性,在一段時間內還沒有辦法。

待到《私本論》被廣泛認同後,正面之“私”,以正克負之“私”,為民造福的團體之“私”、社會之“私”與國家之“私”,以及一切推進社會進步的“有私”,都是光彩奪目、光芒萬丈的。 那時,“無私”這類空話就會自然消亡。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