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人性的核心價值 ——《生命禪院》的人性觀
雪峰
展現在我們視野中的大千世界只是真善美的藝術形態,真正的真善美隱藏在眼花繚亂的藝術形態之中。 一塊二維畫布並沒有什麼奇異之處,但經過藝術大師的手筆,這塊平面畫布就可以展示多維空間:天光雲影徘徊其間,遠峰近嶺錯落其中,小橋流水穿插其內,人物鳥獸行翔其里,給人以悠遠寧靜、浩淼無限的真善美之感,但細細分析,這是真正的真善美嗎? 當然不是,它只是一種藝術形態,真正的真善美隱藏於這幅圖畫的後面——畫家的心靈之中。
這就是說,真正的真善美隱含於藝術的表像下面,外界的一切只是隱性真善美的外在藝術表現而已。 同理,人的真善美隱含在人性之中,外表展示的只是內在真善美的藝術表現而已。
我們生活在一個虛幻的藝術世界中,我們自以為真實地活著,實際上,我們只是藝術家畫布上的一個個點綴而已。 畫布上的顏料洗掉后,畫布就恢復到本來的一塊單調平面,時空變遷後,“真實”的我們也就恢復本來的生命原狀,再重新開始成為另一個藝術形態。
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靈覺六種知覺,前五種知覺靠藝術化的物質作媒體感知世界,知覺到的僅僅是真善美的外在藝術形態,不是真善美的本質特性,惟有靈覺可以越過藝術化的物質層面,直接知覺真正的真善美世界。
一、藝術形態的本源就是真
靠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感知到的一切都不是真,而是真的一種藝術幻化,真正的真隱含在大千世界這個藝術表像的本源處。
張三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一個「人」字,然後又擦掉了,這個過程說明了什麼呢? 說明瞭白紙上的“人”字不是真的,只是張三內心“人”的一種藝術表達或展現,真正的真不是字,而是張三這個人,沒有張三這個人,就不會在白紙上出現這個“人”字,只要張三存在,即使把紙上的“人”塗掉了,仍然還會出現“人”字。
曇花一現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那只是寫到白紙上隨後又擦掉的“人”字而已,曇花一現只是曇花本源處真的一種藝術展示,其真隱含於曇花這個植物的生命結構之中。
人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人只是生命結構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已。
細菌、昆蟲、草木、鳥獸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 它們只是生命結構的不同藝術表現形態而已。
當我們看見閃電之光的時候,閃電已不復存在; 當我們夜晚仰望滿天繁星的時候,發出光的那些星體或許有些已經消失; 當我們觀看螢幕上那些活靈活現的人物的時候,有些演員可能已經去世; 當我們沾沾自喜於自己擁有的一切的時候,可曾想到,這些東西即將不復存在。
我們生活在虛幻的真實中,我們看見的一切其實都是虛假的,所謂的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也就是導致藝術世界形態的展現的東西,才是真的。
視覺上的真實符合科學的判斷和邏輯上的演繹,但在哲學意義上卻是十分荒謬的。 站在某一點上一直往前走,最終會不知不覺地回到起點,其本質效果等於零。 人類社會似乎在發展、在前進、在向更高的文明階段邁進,實際上,是在走回頭路,最後又將會回到起點。 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等到豐收的秋天一過,又將會回到冬天。
春夏秋冬不斷地迴圈往復,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今年這樣,明年如此,後年也難逃如此。 一個人,生了,死了,死了,生了,世世如此,代代這樣,轉世輪迴不斷往復,走啊走啊,似乎在向前走,但最終又將會回到起點。
若沒有質的變化,只能在一個怪圈中不斷迴圈往複。
要想不迴圈往複,只有忽略生命的藝術形態,專注於生命的本真,而要瞭解本真,非反常思維不可。 《生命禪院》一開始先談“反常思維”,目的就是引導一些人不要再恢復到生命的起點,而應該向更高一級生命的藝術形態過渡。
人們似乎已經找到了真,實際上沒有,起碼可以說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們只是生活在虛假的藝術世界中,根本沒摸著真的邊際。 一個緊抓著枯樹藤吊在懸崖上的人,他會本能地想辦法往上爬,本能地想回到起點,假如我告訴他:「鬆開手,讓自己掉下去。 “他會認為我不慈悲,這就是佛與凡俗人的差距,也是檢驗一個人是否瞭解了真假的尺規。
什麼是真? 藝術形態的本源就是真,只要我們凡事層層剝皮,追根溯源,最後必然會找到真。 其實,《生命禪院》已經把真展現在了人們的靈覺視野之中,那就是上帝,宇宙中只有一個真,除了上帝之外,其餘的都是幻化的,都是上帝的藝術表現形式。
所謂求真理,就是求上帝,人類求真理求了幾千年,除了找到上帝外,還有誰敢說“我找到了真理”了嗎?
離開上帝求真理,那是在水中撈月,是在自欺欺人,是在給人類套怪圈枷鎖,不論是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政治家、科學家、宗教領袖,還是其他求道人士,避開了上帝,他的一切努力全是徒勞無功的,是虛假的,是迷惑人性的。
《生命禪院》用十多萬字論述上帝,就是在為人類揭示真,但有些求真人士讀到“《聖經》宣揚的上帝不是真正的上帝”的時候,就迷惑了,推翻了人們思維中固有的模式,便難以接受了,就想努力回到起點,這就像緊抓住枯樹藤吊在懸崖上的人一樣,拼命要抓住枯樹藤,不願鬆手,其結果,上,上不去,下,下不來,只能在半空中遊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聖經》、《古蘭經》、佛經、《道德經》、科學、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等,要麼看到的是嶺,要麼看到的是峰,要麼看到的是遠景,要麼看到的是近景,只有把這些從不同側面看到的片段有機地銜接整合起來,才能看到一個大概的真的全貌,若抓住一點,攻擊其餘,那是瞎子摸象,離真遠矣。
尋求真,維護真,決不是在玩概念遊戲或進行道德說教,這關乎每個人生命的走向。 無源之水必然要乾涸,無根之木必然會腐朽,無靈之心必然要死亡,無靈覺之人必然會在一個固定的圓圈中輪迴往複。
真是人性核心價值的關鍵成分,人性中若沒有真,這個人就缺乏人性,一個心中沒有上帝的人,他無法擁有一個完美的人性,他的獸性隨時會發作,隨時會對他人和大自然造成傷害。 缺乏人性,還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嗎? 做夢!
有人必然會反駁:「雪峰之說全是垃圾、廢話、放屁,有些高官和富翁心中根本無上帝,活得比心中有上帝的人滋潤瀟灑。 “不錯,藝術世界中以假亂真的東西非常多,但要明白,越是比重小的東西越容易飄起來,浮起來,生長越快的植物壽命越短,能量越小越成形,獲得的越多,損失越大,今世享受的越多,來世的生活越淒慘悲苦。
我們常誇獎藝術傑作非常逼真,但從來不說藝術傑作就是真,因為藝術只是真的一種幻化。 我們讚美一切科學的成果逼近了真理,但從來不敢說科學家已經找到了真理,因為科學行為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種途徑、一種方式。 我們讚頌一些人是真人、聖人,但絕對不敢說他們就是真理的化身,因為他們的人性中只是比常人多了幾分保持真、維護真的成分。
眼見為真嗎? 瞬間十萬八千里,眨眼之間一切已經起了變化,那是真嗎? 真是永恆不變的,變化的不是真。 還是讓我們的人性中多點真的成分吧。 (待續)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