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答賢哲草

雪峰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印度佛學和中國道學的合成體,佛經中沒有此說,只講“三界”,《楞嚴經宗通捲十》中有“十方無影像,三界絕行蹤,不墮往來機,不住中間意”之說,這大概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淵源,《封神演義》中有:“妹妹既系出家,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豈得以世俗男女分別而論。 “我們知道《西遊記》中佛祖如來鎮壓大鬧天宮孫悟空的是五行山,孫悟空縱然有七十二變神通,也難逃五行束縛,由此,凡修佛修道人士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作為自己修行修鍊的途徑和最高目標是可以理解的。

從佛學角度講,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所謂欲界,指凡生理上、精神上、心理上有慾望需求的世界,比如對財物、男女房事、名譽、飲食、睡眠有強烈需求慾望,或者說有強烈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的世界,統稱為欲界。

欲界有六道之說,即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魔)鬼道、地獄道。

天道,《西遊記》中演繹的玉皇大帝管轄的世界就是天道,天道的生命沒有逃出輪迴,比如豬八戒沙和尚就是從天道輪回到人間的。

阿修羅道,比如《封神演義》中闡教和截教之慘烈爭鬥,鴻鈞老祖門下的闡教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及其旗下弟子們與截教通天教主門下的弟子們的生死搏鬥就是證據,即使闡教一教之內的姜尚與申公豹之間也是鬥得你死我活,這就是阿修羅道,阿修羅道的仙們好爭好鬥,有天人福報,卻沒有天人德行。

所謂色界,在佛學中指色界天,不是指物質世界,欲界和色界的分水嶺是,欲界主要以物質名譽慾望為主,色界主要以禪悅為主,可以說,前者離不開物質,以物質為主,後者離不開精神,以精神為主。 色界分四禪共十七重天,初禪、二禪、三禪共九重天,四禪有八重天。 一個人禪定境界的高低決定了他將來去往的色界天層次的高低。

想到欲界最高境界天道,也就是玉皇大帝掌管的領域,必須持五戒,修十善,還要加上有相佈施,比如給別人佈施自己擁有的錢財,佈施自己知道的佛法,布施自己掌握的技術以及自己具有的能力等等,如此將來就能升到欲界天上去享受快樂。

但是,想到色界天,修持五戒十善做有相佈施是行不通的,必須修禪定,生命禪院的《脫凡骨禪定法》就是為此而設。 佛學只談四級禪定法,我設置了五級禪定法,為什麼我設置的禪定法比佛學的禪定法多了一法? 另有奧妙。

所謂無色界,佛學講是純精神領域的世界,實際上,這種理解有迷茫之處,色界才是純精神的世界,而無色界是純心靈領域的世界,這樣,我們就知道了,三界是以物質、精神、心靈來劃分的,物質世界即欲界,精神世界即色界,心靈世界即無色界。

想進入無色界,必須修持四種空定:即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

以上所有的修持法門最終都難逃輪迴,難逃“五行”的束縛,都不是真正的解脫,都難以進入自由王國,所以都不是究竟法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五行,指中國道學中所說的“金木水火土”,此五因素相生相剋,構成了物質、精神、心靈領域的規律和法則,五行之內,都是必然王國,只有跳出欲界、色界、無色界,才能不受五行世界必然王國的桎梏和束縛,從而進入極樂世界。

如何進入自由王國極樂世界?

現存人類史上的所有經典和修煉法門,包括基督耶穌的教誨和佛陀釋迦牟尼及仙人老子先知穆罕默德的智慧中,單純靠任一一個法門是不夠的,其他形形色色的法門更是難以企及的,唯一的道路,就是用渾沌思維走上帝之道,這也就是生命禪院誕生的中心奧妙,這也就是我說“生命禪院是本屆人類的最後課程”的緣由。 當然,信不信由人,人可以不信,那麼,人就去尋找更好的途徑吧!

2009/10/14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