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感悟

雪峰

節日,以其獨特的內涵和形式影響著一個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節日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給平靜、呆板、苦悶的生活注入了活力和希望; 節日,把久遠的歷史與現實連在了一起,也把散居五湖四海的同根文化的人們聯合在了一起; 節日是每個民族文化的驕傲,是民族祥瑞的象徵。

中華民族的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臘八節等構成了民族文化的主要內容,具有凝聚民族的強大力量,繼承、捍衛、發揚這些民族文化節日就是繼承和捍衛民族的優秀文化。

節日應當是中性的,全民性的,它不應有區別種族、信仰、宗教、政黨、年齡、性別等因素的性質,節日應當純屬文化性質,如果節日帶上宗教、政治、階級等色彩,總會給一部分人一種強人所難的含義,一種偏狹、壓抑、衝動、強制的味道。 元旦,五一國際勞動節等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喜慶的氣氛,但有些節日,如英雄節、獨立節、國慶節、婦女節、青年節、農民節、建軍節、建黨節等政治色彩太濃,沖淡了文化的連續性。

各宗教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節日,在一定範圍內慶祝這些節日無可非議,但若大肆宣傳宗教節日,必然會妨礙真理的傳播,扼殺各民族濃郁的傳統文化節日。

凡純文化的節日,都應當繼承、發揚、光大,但凡帶有宗教、政治內容的節日應適可而止,不宜過分鋪張,應逐漸擯棄為宜,因為這些節日弊多利少。

人類生活不能沒有節日,但節日過多過濫會妨礙社會的健康發展,就像一個人,偶爾醉一次,激動一次,會增添一分生活的樂趣,但若天天醉,天天都處於激動的狀態中,健康就每況愈下矣。

有些小範圍內的慶賀日也別有一番情趣,給老年人祝壽,給孩童過生日,喬遷之喜等,全大家族人聚在一起,親友們互相走動走動,也不失為一種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

但有些慶賀活動俗不可耐,比如科長高升為處長,然後大肆鋪張慶賀一番,某人發了財,在原住宅基地上翻修房子也要邀請人們祝賀一番,這等活動已經沒有了喜慶祥和的氣氛,而是赤裸裸的勢利表演。

最俗不可耐的是青年人和中年人過生日,自己悄悄地煮兩個雞蛋一吃算了,非要驚動左鄰右舍,上下左右聚在一起切蛋糕,還唱什麼“Happy birthday to you”,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甚至能起鵝皮疙瘩,鴕鳥皮疙瘩。

最可惡的是地方豪強的祝壽,邀幾位至親好友吃碗長壽麵,然後暢談一下人生感悟不是挺好? 非得大擺宴席,搞出門前車水馬龍,人聲鼎沸,賓客擁擠的場面來,宴席間恭維、巴結、吹捧之溢詞像酒醉之人的嘔吐,令人十分噁心,這哪裡是祝壽,分明是在欺壓周圍的弱勢群體,在耀武揚威,在向人性挑戰。

沒有文化修養的人一旦暴富,加上部分同胞愛趨炎附勢,總能製造出一種畸形的「輝煌場面」來,悲哉! 荒唐哉!

願「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人人文化修養高,神州祥和日日好。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