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所住、心無掛礙

逸仙草整理分享

行於是,止於是,造次於是,逍遙於是。 心無所住,心無掛礙,隨緣放曠,任運逍遙,時時處在愉悅中,就是仙了。 人只要有私心,人只要擁有什麼或想擁有什麼,人只要心有掛礙,心有所住,心有貪欲,心有掛慮,必然有為,必然成不了聖人成不了仙佛。 心無所住就是讓心不要停留在眼睛看見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舌頭嘗到的、身體感觸到的、意識感受到的任何事物上。 進一步說,讓心不要停留在物質、國家、政黨、宗教、家庭、公司、團體、親人、朋友、情人、戀人、仇人、好人、壞人、好事、壞事、過去、未來、喜悅、憤恨、金錢、名譽、地位、順境、逆境、成功、失敗、幸福、苦難、道德、戒律、規律、法則等等,等等事物、認識和感受上。 心有掛礙是因為你還有債務沒償還清,債務是一種引力,不論是物質上所欠的債務,還是情感上所欠的債務,只要債務沒償還完畢,生命的萬有引力一定會使我們心有掛礙的,所以,積極地、自覺自願地、創造性地為他人和社會無私地奉獻和付出,積累功德,方能擺脫債務引力纏繞而做到心無掛礙的境界。 心無掛礙則沒有恐怖,沒有恐怖則沒有顛倒夢想,沒有顛倒夢想就可以究竟涅槃直達天堂。 目錄 心無所住達仙境 如何心無所住 心無所住達仙境 這是敬愛的佛陀釋迦牟尼在《金剛經》中的教誨:“不要住色生心,不要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個人,當心無所住時,即達仙境。 八萬四千法門,“心無所住”是到達極樂世界的最殊勝法門,這一法門與觀音菩薩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要義高度契合,與“心無掛礙”合一自洽。 可以毫不含糊地說,當一個人“心無所住”“心無掛礙”時,已經完成了從人到仙佛的蛻變,就像三維時空中的蛹蛻變為蝴蝶在四維時空中翩翩起飛了。 欲成仙佛者與人是反向行進的,人,一輩子想擁有佔有; 而欲成仙佛者一輩子在努力放下歸零。 因為一旦擁有,便心有所住,心有掛礙,與仙佛遠矣。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教導我們要「忙世人之所閒,閒世人之所忙」。。 這也就是《聖經》「馬太福音」書中基督耶穌警示的「富人去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的原理,因為富人擁有很多,富人無法做到心無所住心無掛礙,當然成不了仙佛去不了天國。 如何做到「心無所住」「心無掛礙」? 首先,要知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 其次,要放下! 放下! 再放下! 放下什麼呢? 放下你牽掛的所有事物,什麼東西讓你牽掛就放下它。 錢讓你牽掛? 那就把錢全部奉獻出去,做到無錢; 房子車子讓你牽掛? 那就把房子車子送給別人; 父母兒女讓你牽掛? 那就儘快對親人盡心了心不再牽掛; 妻子丈夫讓你牽掛? 那就乘早結束相互擁有佔有關係; 地位、名利、工作讓你牽掛? 地位名利工作與成仙佛相比算個屁,不要了; 情人讓你牽掛? 牽掛情人者是當今最大的傻子,猶如牽掛早晨晶瑩的露珠。 你還牽掛什麼? 你的三畝地? 養的豬? 栽植的葡萄樹? 通往糧倉的老鼠洞? 他人借你久久不還的錢? 商鋪? 公司? 這些都是前往仙佛路上的障礙和絆腳石,扔了它! 還要放下什麼? 放下理想、道德、真理、主義、家庭、民族、國家、宗教、政黨、戒律戒條; 放下生死榮辱、擔憂恐懼、修行修鍊、天國地獄; 放下善惡、真假、美醜、錯對; 放下功勞! 放下偉大! 放下自己! 只有全部放下,無我了,才能達到“心無所住”“心無掛礙”的地步,才能品嘗仙佛的滋味了。 放下都來不及,千萬不要再去擁有什麼佔有什麼了! 一切都放下了,你怎麼活? 如果你找不到正確的活的途徑,你放下后將活不成,這就是千千萬萬修道者的無奈和悲劇。 當今天下,放下一切後還能活好,活得有滋有味,活得瀟灑如意的途徑,就是進入生命禪院的生命綠洲,在這裡,你將一無所有,但可以擁有一切,你不再有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的掛慮,一切都給你安排好了,你可以“心無所住”“心無掛礙”了。 道理很明晰,嘴上說說也容易,但要付諸實施,談何容易,所以,不具備仙佛慧根和毅力勇氣膽量的人,勸你還是不要有成仙成佛的慾望,好好去做人,否則,反而會更痛苦。 如何心無所住 《金剛經》雲:“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沒有清淨心,難以獲得至高無上的大徹大悟大智慧,但要獲得清淨心,必須使心無所系,心裡面什麼牽掛都沒有,心不在任何地方,要做到”如如不動。 “ 如果我們的心隨著聲音動,不論是噪音也好,樂音也罷; 不論是讚聲也好,罵聲也罷; 不論是傾國傾城的絕色美貌女子令人骨酥的甜美聲音也好,還是粗俗嘶啞令人毛骨悚然的嗥叫聲音也罷,我們的心就生不出清淨心。 同理,若重視香、味、觸,我們的心也無法生出清淨心。 至於法,佛法無法,法無定法,隨時隨地,千變萬化,如果我們執著於法,必然上當受騙,唯一的辦法是不易中變易,變易中不易。 智慧最高的佛陀釋迦牟尼警告我們:「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這就是說,佛陀說法說了49年,最後什麼法也沒說,如果我們非要說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必須堅持的法,那我們是在誹謗佛,不是在尊奉佛。 《聖經》、佛經、《古蘭經》《道德經》等是法嗎? 不是,那都是方便法門,不是法。 生命禪院說法了嗎? 也沒有,也是方便法門。 “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什麼是佛法? 無法之法就是佛法,所以佛教誨我們不應住法生心。 死背教條、固守教義都是住法生心,無法生清淨心。 同理,什麼耶穌、釋迦牟尼、穆罕默德、老子、雪峰,通通靠邊站,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如何將心放空,使心中無事,及消業最快速之方法? 心無所住心就空,不要住色生心,不要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就可將心“放”空。 無事於心就可無心於事消業最快速的方法是殺人和無相佈施。 殺人可以快速消去你以前所做的德業,促使自己儘快去地獄; 無相佈施可以快速消去你以前造的罪業,促使自己儘快去天堂。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