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 智慧 智
逸仙草整理分享
凡沒有經過自己的思索和感悟而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叫知識。 凡經過自己大腦的思索(分析判斷)或心靈的感受而獲得的能力就叫智慧。 智慧是知識(包括經驗)的結晶,但有知識不一定就能直接上升為智慧,豐富的知識要上升為智慧,必須要有靈覺的牽引,沒有靈覺,就不可能有智慧。 所以,若勉強給智慧一個定義的話,就是:知識+靈性=智慧。 智慧也有層次之分,智慧分為下下智、下智、中智、上智、上上智五類,下下智屬於植物類,基本上靠本能生活; 下智屬於動物類,主要靠本能,也靠一點經驗生活; 中智屬於人類,主要靠經驗和知識,略靠本能生活; 上智屬於聖人仙人類,基本靠靈性隨道的程式而生活; 上上智屬於天仙佛神類,是無形的,靠神通運化生活,所謂“大智若愚,上智無形”是概括的說法,這裡的智已經不是人類所認為的智慧和聰明,而是與道合一的狀態,上帝的“智慧”不是我們能猜度的,無法形容它,勉強用一個詞彙來形容的話,就叫渾沌。 智慧是人思維的產物,不是靈性的源頭,利令智昏,智令心昏,心令性昏。 智慧是中性的,智慧不一定就是真善美,不一定能結出善果,希特勒的智慧如何? 貪官污吏的智慧如何? 黑手黨黨魁的智慧如何? “邪教”教主的智慧如何? 目錄 知識與智慧 上帝是智慧的 人類智慧的頂峰是《金剛經》 智慧陣 智者 智陣 轉識棄智,登堂入室 把煩惱轉成智慧有問題 下智噪動、中智競爭、大智若愚、上智無形 化矛盾於無形 利令智昏,智令心昏,心令性昏 知識與智慧 整個宇宙是由不同層次的生命構成的,我們把這個宇宙比喻為一個院落,生命的院落,或者叫生命的家園,但要理解這個生命的院落的奧秘,必須用禪,所謂禪, 就是通過對生命的感悟而上升為一種大智慧。 生命禪院的含義也就在此。 什麼是知識? 凡沒有經過自己的思索和感悟而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叫知識。 從學校和教會裡學到的一切,從父母和師傅那兒學到的一切,從書本雜誌、電影電視等處獲得的一切都是知識。 什麼是智慧? 凡經過自己大腦的思索(分析判斷)或心靈的感受而獲得的能力就叫智慧。 智慧無法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而獲得,智慧是思維的結晶、是思維的“孩子”、是思維的結果。 進入了生命禪院,不能學知識,要追求智慧。 上帝是智慧的 上帝高超的智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建立宇宙秩序 宇宙秩序主要體現在: 1.宏觀天體運行秩序。 如法旋系、旋河系、銀河系、恆星系等的有序運行。 2.微觀物質結構秩序。 如分子、原子、電子、質子、核子、介子、超子、變子等的有序運行。 3.生命的輪迴秩序。 如人的靈性上升到一定的度就可以成仙、成佛; 下降到一定的度就可以成狗、成豬、成樹等; 做人階段若靈性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就可以繼續轉世為人。 同理,一頭牛,根據靈性的升降,可以成人或成其他動物; 一個仙,上則可成佛,下則可成人。 設計生命結構 生命的結構主要指各種生命的遺傳基因。 基因就像是沒有曝光的照片底版,是可以不斷重複拷貝的。 各種生命的基因(底版)相互不同,人的基因與豬的基因不同,貓的基因與鳥的基因相異,柳樹的基因與桃樹的基因有別,玫瑰的基因與牡丹的基因互差。 一般來講,基因的特性是:同性相容,異性相斥。 比如,黃種人與黑種人與白種人的基因屬於同性,同性相容,所以相互可以通婚生育。 但人與動物與植物的基因屬於異性,異性相斥,所以,人與動物與植物相互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生育不出什麼生命來。 牛、羊、狗、貓、豬、雞、虎、豹、鹿、鼠、蛇、獺等等,等等雖說都是動物,但它們的基因不同性,所以相互無法交配繁殖。 但有少數生命的基因結構相近,人與猿、馬與驢、狼與狗、雞與孔雀、蘋果樹與梨樹等相互可以交配嫁接,但生出的生命不是原來“父母”的形態,且後代無生育能力。 如人與猿交配能生出「野人」,「野人」再無生育能力; 馬與驢交配能生出「騾子」,「騾子」再無生育能力; 狼與狗交配能生出「桀」,或叫「狽」,但「桀」再無生育能力; 雞與孔雀交配能生出「鳳凰」,但「鳳凰」無生育能力; 蘋果樹與梨樹可以相互嫁接,能長出「蘋果梨」來,但「蘋果梨」的種子再無法繁殖等等。 人與猴子雖然在形態上有相似形,但基因結構不同,所以人與猴子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生育不出任何東西來,這也就是為什麼人不是猴子進化來的原因,當然我們也不能說猴子是由人退化來的。 一個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受精卵,最後能發育成長為一個頭是頭、腳是腳、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頭髮是頭髮、眉毛是眉毛、皮膚是皮膚、指甲是指甲、心臟是心臟、血管是血管的有形生命體,這是上帝高超智慧的結晶。 人的頭髮可以無限度地生長,但眉毛和眼睫毛長到一定長度后再不生長,為什麼? 因為頭髮長的再長,不會影響生命體的活動,而眉毛和眼睫毛長的過長,就會影響視線,不利於生命體的活動。 從胎兒到成年,生命體的發育成長是嚴格按比例進行的,這也是上帝的設計安排,否則的話,左腿長到一米長了,右腿尚未發育,頭已經成型了,耳朵還不見蹤影,那不成怪物了嗎? 或者心臟已經開始工作了,而血管的發育還沒有開始,心臟不就悶死了嗎! 實際上,機械工程師、建築工程師等也是基因的設計者,他們設計出的機械圖紙、樓房、橋樑等的施工設計圖就是一種結構的基因,依據這些基因結構,工人們就可以創造出真實的機器、樓房、橋樑來。 工人們的任何行為都是在基因結構(圖紙)的範圍內進行的,若設計樓房的層數是五層,工人們不可能建造出一個六層的樓房來,甚至窗戶的尺寸大小、位置、使用什麼樣的材料、電線如何走、水管在哪兒裝等等都已在施工圖紙這個基因結構中有明確的規定。 進化論者認為人是從猴子、猴子是從蟲子、蟲子是從單細胞生物進化來的,鳥是從陸地動物,陸地動物是從水中動物進化來的,這就好比是說,飛機是從樓房,樓房是從瑞士機械手錶進化來的一樣。 知曉過去未來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照規律運行的,不論是天體的運行、生命的成長,還是滄桑的變遷、人世的變化,都逃不出規律的制約。 知道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人知曉未來。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因果關係、都是必然、都是規律,萬事萬物都有定數,都有開始和結束,所以,越有智慧,越知道宇宙的奧妙。 知曉宇宙一切事物過去未來的是上帝,知曉絕大多數事物運行變化的是神魔,知曉人的過去未來的是佛,人由於基因結構的限制,永遠也達不到知曉一切的水準,就像圓周率的數位一樣,人永遠不知圓周率小數點後數位的終結在哪裡,到底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是迴圈的,還是不迴圈的。 人雖然永遠達不到上帝的智慧水準,但可以達到神佛的智慧境界。 問題是,當我們達到神佛的智慧境界的時候,就無法做人了,也不想做人了。 普通人,是在求生,有了神佛智慧,就不求生了,而開始求死了,生已經毫無意義,而死才與生命攸關,死的好,起碼可以去千年界,若死的不好,來生還得受罪。 而人的“快樂”和“幸福”就在於無知,就在於懵懵懂懂,一旦有知了,苦惱和麻煩將會接踵而至,作為人的“快樂”和“幸福”已經引不起絲毫的熱情,將會認識到人的一生是一場悲劇,就像一個人看到小鹿在歡快地蹦蹦跳跳,但周圍都是狼蟲虎豹,小鹿由於無知,才會“快樂”“幸福”,若知道自己面臨的各種危險,無論如何也快樂不起來。 而作為人,無論小鹿的生活多麼快樂幸福,也永遠不想變成一隻小鹿,就像神佛永遠不想變成人一樣,除非這個人來自高層生命空間,賦有某一個特殊的使命。 人類智慧的頂峰是《金剛經》 智慧是知識(包括經驗)的結晶,但有知識不一定就能直接上升為智慧,豐富的知識要上升為智慧,必須要有靈覺的牽引,沒有靈覺,就不可能有智慧。 所以,若勉強給智慧一個定義的話,就是:知識+靈性=智慧。 人類智慧的頂峰是《金剛經》,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其中都有“般若”二字,這裡“般若”的含義是:“通達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絕對完全的大智慧。 “”是指能夠瞭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智慧。 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 所謂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瞭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 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 這個智慧才是般若。 “ 《金剛經》《心經》和其他佛學典籍中,都提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金剛經》第二品”善現啟請分“中佛陀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心經》中有:”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裡”菩提“的意思是什麼呢?” 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槃的程度。” 由上所知,「智慧」分三個層次,低層智慧、中層智慧、高層智慧,能迅速靈活地理解事物並能解決問題能力的智慧為低層智慧,如弟兄兩人每人扛一個大箱子旅行,很累,兄長靈機一動買了個扁擔把兩個箱子用肩挑起來,兄弟兩人輪換挑,就輕身,這就是智慧。 再如「曹沖稱象」和阿基米德為國王鑒別金冠純度的方法的智慧; 能悟道、證道、得道從而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智慧為中層智慧,如觀世音等菩薩的智慧;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與道合一究竟涅槃的智慧為高層智慧,如佛陀釋迦牟尼的智慧。 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沒有智慧,或者叫“渾沌智慧”。 智慧陣 給人以適當的自由意志,然後在大自然的海洋和天空裡讓人憑自由意志通過智慧創造獲取更加舒適的生活和心境以滿足人的各種慾望和貪婪從而維護宇宙劇本的有趣有效演繹,叫智慧陣。 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法卻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智慧是金光燦燦的好東西,人不能沒有智慧,但智慧卻同時是消磨人生時光的吞噬器,玩不好,會貽誤人生貽害無窮,炸毀長崎廣島的原子彈等等武器是人智慧的結晶,愛因斯坦有智慧吧? 一輩子幹了些什麼? 那些智慧對他本人的人生和生命到底帶來了什麼實質性的價值和意義? 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的天民。 一輩子追求知識追求智慧的人生是最不符合自然原理的人生,是人生的誤區和悲劇,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沒有智慧,是“渾沌智慧”,而“渾沌智慧”是作為人永遠也難以理解難以明白難以企及的智慧,所以,作為人,既要遊戲智慧又要逃離智慧,千萬不要迷於智慧醉心於智慧最後被智慧所吞噬自己。 “聰明反被聰明誤”,智慧絞殺智慧者。 所以,神耶穌警示我們,你們要變成小孩子的模樣。 所以,佛釋迦牟尼警戒我們,過了河要把筏子扔掉。 所以,仙老子教導我們,要返璞歸真,要復歸於嬰兒。 所以,先聖穆罕默德警醒我們,逃脫天地的疆域要藉助權威的力量,意思是說,不靠權威的力量而靠自身的智慧,是永遠逃不出三界輪迴程式的。 如何逃出智慧陣呢? 法門是:心存上帝,常使意識空靈秀,然後隨遇而安、隨緣而化、隨性而動、隨機而作。 智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都來自智者。 智者窮其一生的所作所為,皆乃夢幻泡影。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思考是智者的特性,上帝看見智者就發笑。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自在菩薩無智無掛礙無恐怖無顛倒夢想,謹守空靈秀,隨性而動隨緣而化隨機而作而不造作而不無事生非,智不異愚,愚不異智,智即是愚,愚即是智。 從人類的觀點看智者是頭腦精明的人物,但從仙界看智者,是徹頭徹尾的愚人。 故《道德經》曰“大智若愚”。 人生一場戲,要使戲劇情節跌宕起伏精彩迭出,就得有智者,智者猶如馬戲團小醜,穿插其間給觀眾帶來笑料,否則戲劇太平淡太乏味。 智陣 在人間,智者是花朵,但不是果實,花朵妖豔靚麗五彩繽紛令人賞心悅目讚歎不已,所以,人都想成為智者,而恰恰是想成為智者的心理形成了三十六道八卦陣之一的智陣,使人一輩子走進求智的八卦陣中忘乎所以難得解脫。 “你們細心看看百合花怎樣生長,百合花既不勞碌,也不紡紗,可是我告訴你們,甚至所羅門最榮耀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裡的一朵花呢! 野地的草木,今天還在,明天就投進火爐里,上帝尚且賜草木這樣的衣裳,何況你們呢? 他不是更要賜你們衣裳嗎? 你們的信心太小了。 你們不要再總是關心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再憂慮掛心。 這一切都是世上列國的人們熱衷追求的,你們的父親自然知道你們需要這些東西。 你們只要不斷追求上帝的王國,這些東西就必然加給你們了。 “——《聖經路加福音》12章27-31 基督耶穌教導我們什麼呢? 教導我們要不斷走上帝的道,謹守自然之道,向百合花學習,不要憂慮什麼,不要牽掛吃穿住行生老病死,不要求智,而要保持如來本性,保持淳樸天性,如此,就可進入上帝的王國盡享生命的樂趣和永恆。 智陣就是要人們變得精明,變得與眾不同,擁有比別人更多的錢財、名利、地位、知識、智慧,讓人們刮目相看,讓人們羨慕,讓人們嫉妒,而這一切是什麼呢? 夢幻泡影啊! 萬般皆遊戲,唯有性命真,求智而丟棄了像百合花那樣的淳樸天性就是在本末倒置顛倒夢想啊! 人,一旦陷入智陣,就必然汲汲於富貴戚戚於貧賤,就必然忙碌於學習學習再學習研究研究再研究,必然動腦動腦再動腦,就必然精於功、法、術,就必然精於心機揣摩盤算,就免不了與人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如此最終的結果呢? “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何逃出智陣? 仙人老子告訴我們:「絕聖棄智」。 “”返璞歸真,復歸於嬰兒。” 遵循基督耶穌教誨,「變成小孩子模樣」。 “ 像百合花那樣保持淳樸天性,大智若愚上智無形,走上帝之道——自然之道。 轉識棄智,登堂入室 走進佛學園林,五花八門的名詞術語搞得人頭昏腦脹,對普通大眾來講,它高深莫測,難辨西東,對開悟者來說,它羅里巴嗦,顛三倒四,對哲學家而言,它是玩弄概念的好遊戲,對宗教研究者而講,那是走進迷宮寫些論文的極好素材。 佛學講轉識成智,識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八識,智指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四智。 如果我們把心思放在解說這些名詞上面,無異於水中撈月,鏡中採花,老子要我們“絕聖棄智”,佛學要我們“轉識成智”,我(雪峰)則強調“轉識棄智,登堂入室”。 浩瀚的佛學典籍只講兩個字——轉識。 簡單點講,就是轉變觀念,複雜點講,就是轉換意識,深奧點講,就是將人的反物質生命結構升華為仙佛的生命結構。 把煩惱轉成智慧有問題 人的一生是煩惱的一生,為什麼煩惱? 因為人對人生和生命沒有正確的認識,人要擺脫煩惱,唯一的辦法就是轉換意識。 比如把仇人看成恩人,把死亡看成生命的又一次飛躍,把結婚看成煩惱的一個主要根源等就是轉換意識。 佛學講煩惱有五種,稱為五毒,分別是:貪、嗔、癡、謾(慢)、嫉(疑),貪者,就是放縱慾望貪婪; 嗔者,就是生氣憤怒嗔恨; 癡者,就是對某一事物或理論說教功法等癡迷; 慢(謾)者,就是傲慢無禮虛榮執著己見; 嫉(疑)者,就是不尊聖賢,不尊科學,不尊事實,懷疑一切,嫉妒一切比自己優秀者。 實際上,導致煩惱的何止是以上「五毒」,至少有幾十毒吧,比如「為國爭光」「拯救人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仙成佛「維護和平」」成就無上正覺」「實行民主,推翻專制」」為黨作貢獻「光宗耀祖」「發揚光大我教教義」「開創生命禪院時代」等等,等等意識情感都會導致人的煩惱, 慈悲憐悯之心更會導致煩惱。 我提倡反常思維,從反常思維的角度看,以上的「毒」都是「喜」,比如貪,貪婪地吸吮知識讓人喜悅,貪婪於多寫文章讓人心情舒暢; 比如癡,癡迷於情人的心靈和柔情讓人心曠神怡,癡迷於鑽研生命的奧秘令人有穿越時空翱翔宇宙之妙感,比如“開創生命禪院時代”令人超凡脫俗,瀟灑飄逸等等,只要轉換一下角度,“毒”就不是毒,而是“瓊漿玉液”,“喜”也不是喜,而是暫時麻醉意識的葡萄鸩酒。 要我說,解除煩惱最妙的法門是把人生當作一場遊戲,浮生如夢,凡事不執著,把一切當成遊戲,好玩,咱就玩,不好玩,拍拍屁股轉身走人。 誰也別為我負責,我也不為誰負責。 佛學教導我們要把煩惱轉成智慧,實際上,這裡面有問題,智慧是中性的,智慧不一定就是真善美,不一定能結出善果,希特勒的智慧如何? 貪官污吏的智慧如何? 黑手黨黨魁的智慧如何? “邪教”教主的智慧如何? 耶穌教導我們要謹防有智慧的人,老子要我們“絕聖棄智”,不是沒有道理。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的識要為自己服務,當識(認識和意識)束縛自性,桎梏靈性,給自己帶來痛苦和煩惱時,就反常思維,就轉180度,比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令你煩惱,你就意識到“人間不是什麼好地方,與其生養子女在人間受苦受罪,不如到天國再生養”,比如你偷情讓人抓住把柄令你煩惱,你就想“爱我所愛,樂我所樂, 彰顯人性,無虧我生,偷情者有情,無情者天不同情,百年後都是荒塚一堆草埋了,人生無悔“。 智慧是人思維的產物,不是靈性的源頭,利令智昏,智令心昏,智慧越多,心智越迷,不如棄絕智慧,尊奉靈性,靈性是生命之門,而生命的反物質結構是生命的內室,轉識,棄智,開啟靈覺,就能登堂入室, 就可以逍遙於生命的無極,感受海闊天空的生命奧秘。 下智噪動、中智競爭、大智若愚、上智無形 凡吵鬧動手的地方,都是智商低下者們雲集的處所; 凡爭強好勝的地方都是普通智商者們較勁的處所; 凡民風淳樸順天應民的地方都是大智者們運籌帷幄的地方; 凡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地方就是真正的高手們玩泥巴的地方。 下智噪動的現象如下。 夫妻間經常吵嘴讓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不安,不論原因在於何方,夫妻兩人都屬弱智。 兄弟姐妹朋友之間若吵嘴打架讓周圍人知曉,這些兄弟或姐妹或朋友都是下智。 美國攻打伊拉克,伊朗提煉濃縮鈾,朝鮮試驗核武器,這都是下智者們的作為。 網路或網壇中經常寫火藥味濃厚的文章,以此想吸引人注意的人都是下智。 經常走東串西,不專於某事,心浮氣躁者,都是下智。 中智競爭的現象如下。 不論是叱吒風雲,還是一敗塗地,凡熱衷於在官場、商場、戰場、情場、賭場、體育場等激烈競爭領域活動的人,都是中智者,天下當官的,天下各級各類明星都屬於中智範疇。 只要喜愛競爭,喜歡輸贏,喜好比賽的人,都是中智者。 大智若愚的現象如下。 所有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們都是大智若愚者,各行各業的大師們都是大智若愚者,哲學家一般都是大智若愚者,大智若愚者一般站得高,看得遠,不會為眼前蠅頭小利而動心,不會為當下的喧鬧爭吵而動神,他們審時度勢,權衡利弊,一旦啟程,除非倒下,否則決不回頭,好像有點傻兮兮。 上智無形的現象如下。 上帝管理宇宙的方式是無形的,科學家發現並總結出來的物理學方程式起的作用是無形的,大自然的規律和法則是無形的,道的運化方式是無形的,聖人化解矛盾的方式是無形的。 無相佈施勝過恆河沙數的七寶布施,這是佛陀釋迦牟尼說的。 積攢財寶在天上,溫柔、慈悲、心底純潔認識上帝侍奉上帝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這是基督耶穌說的。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這是老子說的。 意識創造現實,渾沌意識轉動宇宙,這好像是雪峰說的。 下智迷於形,中智迷於奔,大智若愚,上智無形。 下智忙於規劃制度,中智忙於完善法律法規,大智忙於精神文明,上智逍遙於心靈世界。 化矛盾於無形 最高明的醫生不治病,他將病防患在萌芽狀態,除其病灶,治病於無形之中。 最高明的將軍不帶兵,他將敵人化為朋友,使兵無用,用兵於無形之中。 最高明的國王不治國,他治心,他不注重於法律條文和規章制度,而注重百姓的心靈,他治國於無形之中。 最高明的商人不經商,他經人,他網路人才,最後天下盡屬於他,他斂財於無形之中。 最高明的官吏不當官,他使官,他讓官前臺跑腿,他在幕後策劃一切,他當官於無形之中。 最高明的學者不在學,他在悟,他在讀一切無字之書,所以,別人明白的他明白,別人不明白的他也明白,這種人的智慧深不可測,他得智於無形之中。 …… 生命禪院要實施萬教歸一,要讓國家、宗教、政黨、家庭等消失,要開創人類夢寐以求的生命禪院時代,誰能看出形跡嗎? 求道的修行修鍊者一定要用無形化解一切矛盾,首先至關重要的是保持平衡,保持人際關係的平衡,保持精神和心理的平衡,保持生理的陰陽平衡,切忌爭、吵、鬧、鬥、癡迷、走極端。 食人間煙火,班還得上; 臨時出現了緊急事件還得趕緊去處理; 不論是上司,還是部下,不論是父母,還是子女,不論是丈夫,還是妻子,不論是街坊鄰居,還是親戚朋友,關係還得處理,該燒香磕頭的地方就得燒香磕頭,該夾著尾巴的地方還得夾好尾巴,不要吵、不要爭、不要鬧、不要鬥、不要走極端,也不要著急,要耐心地等待時機,要把一切的不利和不和諧化解於無形之中,讓一切在自然而然中降臨。 化解萬千矛盾於無形的奧秘在哪兒呢? 答:在思維中,思維是一種法力,是無形的法力,用無形的思維化解一切有形的衝突和矛盾。 利令智昏,智令心昏,心令性昏 利令智昏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比如目前中國大範圍的貪污腐敗犯罪行為,就是被眼前的利益迷惑,而失去了理智判斷的結果,但這世界上恐怕還沒有人知曉“智令心昏”的道理,利益能使人的基本判斷能力失衡,失去理智,但智慧能使人的心靈失聰,失去心靈感悟的能力。 當一個人有了淵博的學識,且在某些方面有了獨到的發明和創造,或者降一個檔次,覺得自己已經富裕了,或有名了,或寫了幾部專著了,或網上發表幾十篇、幾百篇文章了,或者認為對《聖經》、佛經、《道德經》等已經研究透徹了,或者再降一個檔次,覺得自己研究生畢業了,已經周遊列國了,已經當上“父母”官了,這時候就容易“智令心昏” ,其表現為: “眾人皆醉我獨醒”(看看網络上那些大言不慚的垃圾文章就明白); “舍我其誰?” (看看那些傲視群雄,目無神佛的領袖人物即知); “他算什麼東西!” (看看那些我呼喚或跪拜,仍然無動於衷的人們便曉); “真理只有我擁有。” (看看個別宗教徒們的狂熱執著並把其他宗教定性為邪教的行為和言論當明)...... 利令智昏能使人不顧國家的憲法和法律,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犯罪,而智令心昏能使人不顧天道、不顧真理、蔑視上帝、蔑視神佛、拒絕聆聽聖人教誨,一意孤行,不回應召喚,同樣是犯罪,且危害更大,所以聖人教導我們要防範那些有智慧的人。 短暫人生跌宕起伏悲喜交加,泡沫人生聚散無常遺憾萬千,尚未到達人生終點站,就已形神俱散肝腸寸斷,尚未明白怎麼回事又沉淪苦海輪迴不已。 什麼東西如此厲害讓人生花景失色淚灑黃土? 答案是:利、智、心。 利令智昏。 翻看歷史畫卷,利字當頭,淹沒了多少英雄豪傑和嬌媚容顏,悲劇一波接一波,悔恨一浪高一浪,風捲殘雲般地把唯利是圖而失去理智者們碾軋在了人類歷史的河床下,令人不勝唏噓,感慨。 利,不論是權之利,財之利,還是名之利,只要圖謀,就會失去理性和理智,最終將會把親情友情和大好年華,甚至美好未來直至寶貴生命葬送在利慾的無底深淵。 試看為利而奔波的人們,他們的眼中心中只有利,為利可以不顧一切,而其結局,沒有幾個不是悲慘的。 利,以服務於他人而得之,則善; 利,以功德而得之,則全。 其餘,皆禍。 智令心昏。 心如鏡,明鏡可察看天下事物的來龍去脈,令人心清意明,神氣活現。 鏡若蒙塵,則視物不清,無法看清看透事物真相。 由之,人會迷茫,常常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做出錯誤的行為。 當一個人知識淵博,智慧高深,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時候,心是昏的。 試看天下著書立說的人們,講經說法的人們,寫長篇大論的人們,兜售道德倫理的人們,都是高智商的人們。 但是,他們的心大多是昏暗的。 這就叫智令心昏。 相信和聽從了這些智令心昏者們的說教和指導,猶如在走向沙漠,走向死亡。 心令性昏。 心,應萬事萬物萬象而生。 無大千世界,則無心。 現象出,心則生; 現象滅,心則亡。 心隨境轉。 以心轉境者,寥寥無幾。 人有千萬事,心有萬千結。 心是鏡,只反映客觀現實,心不是客觀現實本身,所以,靠心是靠不住的。 當我們凡事靠心之幻象而做出歸納判斷進而做出決斷付諸行動的時候,我們是被現象所蒙蔽所欺騙了,心是會不斷變化的,心心相印時會心領神會恩愛異常,心心相離時會貌合神離同床異夢,心能靠得住嗎? 誰敢確信自己的心不變? 自己的心都會變,你敢相信別人的心不變嗎? 靠得住的是性。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性之性才是事物的原貌。 達摩祖師在《血脈論》中清晰地明示:「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 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 “”若不見性,縱說得十二部經教,盡是魔說。” “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 俯視人間,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此乃皆幻象。 活著時,覺得一切真實無虛,死了一切歸於沉寂。 活了一世,忙碌了一輩子,結果卻歸於空寂,難道不是悲劇嗎? 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渾渾噩噩一生,難道不是一場悲劇? 佛釋迦牟尼早已明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但是,一旦見性,情形有天壤之別。 融入性中,即是永恆; 活在性中,即達天堂。 我說的“八無境界”即是正果,但若不見性,很難進入八無之神妙境界。 結論是:不要逐利,不要顯智,不要靠心,綻放本性。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