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無相

逸仙草整理分享

慈悲無限的佛陀釋迦牟尼教導我們要無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要讓心滯留在看見的物質和現象上,不要讓心滯留在聲音上,不要讓心滯留在香氣味道上,不要讓心滯留在身體觸摸到的任何事物和感覺上,不要讓心被任何的規律、法則、說教、觀念、習俗、習慣、法律束縛住,一句話:心無所住。 佛陀釋迦牟尼教誨的目的是“離苦得樂”,離苦得樂很容易很簡單,只要做到心無所住心無掛礙無我無相即可,可要做到心無所住心無掛礙是多麼地艱難,要做到無我無相更是猶如登天。 一個人,只要脫離煩惱和憂愁及恐懼,只要最大限度地做到心無掛礙心無所住,只要盡量做到無我無相,就已經成佛成仙進入極樂世界了。 一切的精神和心靈受傷,原因不在外界,而在我們自身,核心的受傷因素是因為我們太注重了自己,太看重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虛榮心,太想維護自己的尊嚴和顏面,太執著了我們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我”是阻擋一個人前往天堂的懸崖峭壁和絆腳石,“我”是一切煩惱和痛苦及不幸的根源,“我”必然會導致一個人走向生命的下界。 發小乘者有我、有相、有經。 發中乘者解我、解相、解經。 發上乘者無我、無相、無經。 發最上乘者站在彼岸砸佛、砸經。 目錄 心靈受傷是因為有“我” “我”阻擋住了前往天堂的道路 如何做到無我無相無牽無掛無憂無慮 解讀釋迦牟尼使者——佛山草的無相境界 上乘佛法無我無經 無我無相走向涅槃 諸法有我 無我無相好處多 心靈受傷是因為有“我” 人際關係難處,我們會因他人不適當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個行為、一個要求,一個安排而受到深深地傷害,從而愁眉不展,心情鬱悶煩躁,茶飯無味,夜不能入眠。 一切的精神和心靈受傷,原因不在外界,而在我們自身,核心的受傷因素是因為我們太注重了自己,太看重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虛榮心,太想維護自己的尊嚴和顏面,太執著了我們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道德經》中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因為我們有”我“,把”我“放在了第一位,所以,”我“常常受傷,若無”我“,何來”我“受傷? 常言道“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隨他酒價高”,如果“我”無求無欲,將處處鶯歌燕舞花香鳥語,人際關係很好處,一旦“我”有求有欲想維護自己的什麼,一定會受到傷害。 所以,仙人老子教導我們要“無為”“無爭”,我不爭,天下無人與我爭。 所以,佛陀釋迦牟尼教導我們要“無我無相”,要做到“心無所住”“心無掛礙”,“無我”,天下太平,“有我”,處處荊棘戈矛。 無我,反而有我; 有我,處處無我。 太把自己看成一碟菜,太把自己看成一回事,太想維護自己的尊嚴和虛榮,太看重自己的感受,太愛自己,其結果,就是處處碰壁,時時受挫。 自我盡失心曠神怡,放下我,放下我執,放下我見,前方一馬平川風平浪靜。 只要放下我,心靈永遠不會受到傷害。 如果你常常受到傷害,那是你的境界太低的緣故,你還不懂人生和生命的道理,你還沒有覺悟,你尚未踏上前往天國的道路,你永遠得不到正果,永遠獲得不了無上正等正覺,你永遠去不了天國。 “我”阻擋住了前往天堂的道路 如果一切按照上帝的意志運轉,就像“朴門農業”方式讓一切回歸大自然原理,按照自然法則運行,那麼,將會風調雨順萬物和諧,人們將會無憂無慮享盡天年,將會天人合一永世祥和康泰。 煩惱和痛苦都是有“我”的人製造出來的,有“我”必然自私,自私必然給他人、社會、大自然帶來傷害和痛苦,反過來,他人、社會、大自然的痛苦將會反作用到自己身上,由此,將惡性循環,最後導致毀滅。 神的教誨是,放棄自己,就會得著生命和和平。 佛的教誨是,無我無相,心無掛礙,即可進入極樂世界。 仙的教誨是,隨遇隨緣隨性隨機,隨緣放曠,任運逍遙。 聖的教誨是,無自心,以天下百姓之心為心。 神佛仙聖教誨的核心是“無我”。 若能“無我”,即可享受生命樂趣,即可進入天國佛土仙境。 事實勝於雄辯,生命綠洲里生活的人們比傳統婚姻家庭里生活的人們更開心、更快樂、更自由、更幸福,為什麼? 因為生命綠洲里生活的人們比傳統婚姻家庭里生活的人們更無“我”,更無私。 在生命綠洲里,越是無“我”的人越加快樂自由幸福,越是有“我”的人越加不快樂不自由不幸福。 事實證明,要想使人生過得美好,要想一步步進入天堂,越無“我”越好。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無「我」呢? 1. 遵循上帝的意願,即自然原理生活。 2. 按照基督耶穌、佛陀釋迦牟尼、仙人老子的教誨生活。 3. 放棄自己,融入集體,融入大自然。 4. 不要有追求,隨遇而安,渴了喝水困了眠,一切隨緣而化隨性而動。 5. 不要擁有任何東西包括不要擁有人,做到一無所有。 6. 不要去干涉別人,更不要試圖去控制他人改變他人,做你如來的自己。 7. 不要去分析和評判是非對錯,不要去評論他人的長短和品質。 8. 看天下誰一無所有大公無私且謙卑自抑既像聖人又像僕人,聽他的話沒錯。 “我”是阻擋一個人前往天堂的懸崖峭壁和絆腳石,“我”是一切煩惱和痛苦及不幸的根源,“我”必然會導致一個人走向生命的下界。 無私才能成其私,無我才能成就我,這兩句道盡了輝煌人生和生命昇華原理的全部奧秘,值得細心揣摩大膽實踐。 如何做到無我無相無牽無掛無憂無慮 無我無相無牽無掛無憂無慮是仙佛的狀態,不是人的狀態,人只能向此境界不斷靠近,但永遠到達不了此種境界,除非自己已成仙成佛依然留住於世。 如何做到無我無相無牽無掛無憂無慮呢? 從以下十八個方向努力。 一、需要認識到自己這個生命是上帝創造的,上帝關護著她創造的所有生命,所以不要擔心自己的生死存亡得失榮辱,由上帝關護著自己,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把生命交給上帝安排。 二、人生是有軌跡的,道的劇本中已經為每個人安排了情節,生老病死禍福壽夭已經安排好了,每個人的努力只是為下一世做準備,此生的一切已經無法改變,所以把人生交給道管理。 三、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所有的相都是虛幻不實的,都處在不斷的生滅變化中,是抓不住的,沒有一成不變的相,所以不要被相所迷惑,執著於相必然會令人迷惑令人煩惱痛苦。 四、得失均衡,沒有什麼是白得的,也沒有什麼是白失的,所以不要去試圖控制和維護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失去就失去,不要為失去煩惱,一切都可以失去,連自己的人生都可以失去,所以不要牽掛自己擁有的東西,也不要為自己失去的東西糾結。 五、父母有父母的命,兒孫有兒孫的福,各安天命,所以不必掛慮。 六、不要為明天擔憂,不要為明天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發愁,福來了,享; 罪來了,受,「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活好當下,過好每一天。 七、做事正確與否不要靠大腦分析判斷,而要用心靈感應,能使心靈愉悅的,就是對; 令心靈難受的,就是錯的。 八、人生本是生命在人間的一次旅行而已,萬般皆遊戲,唯有性命真,所以,凡事好玩就玩,不好玩就不玩,這不是逃避,而是瀟灑和自由。 九、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不管是好的,還是歹的,追悔無益,不要活在對往昔的追憶中,前方的路和風景無窮無盡,向前走,不要往後看。 十、事來心顯,事去心空,一切隨遇而安、隨緣而化、隨性而動、隨機而作,不要去追求,不要試圖去得到,來的,自然會來,走的,無法挽留,享受當下,不要為長遠而費盡心機絞盡腦汁。 十一、美醜是相對的,若轉換一下角色,美的會變成醜的,醜的會變成美的,同樣,真的會變成假,假的會變成真,善的會變成惡,惡的會變成善,糞便在人眼中是醜的,但在植物的眼中是美的。 當轉換不了角色的時候,那就盡情地去欣賞享受自己認為美的一切,對醜的堅決保持“不”的態度。 十二、背上自己的十字架,意思是說自己的塵緣自己了,不要推給別人或希望別人替自己背負,若背的十字架太沉重,那就做一個無心無肺的人好了,有人罵,就讓去罵好了,不要讓別人的人生觀、道德觀、生命觀、世界觀成為自己的精神包袱而折磨自己。 十三、沒有雪峰的導遊,人是絕對走不出36道八卦陣的,是逃不出苦海擺脫不了輪迴的,所以要信任我,如果你不信任我,還有自己的主見和一套觀念,此生就沒有機會實現自己最美好的理想了。 十四、情一定要豐富,一定要真摯,修行一定不能絕情,但千萬不要陷於情,尤其不要陷在人情中,人是靠不住的,會變化的,人的話語甚至海誓山盟是不可信的,一旦癡情,必然會給自己帶來煩惱和痛苦。 十五、玄關一竅在於性,性即佛,性即仙,性即如來,任何想超越性的想法是錯誤的,任何超越性的做法違背創造者意願,任何想超越性的努力最終將是徒勞的,所以要愛性。 愛性,就是愛佛,就是愛仙,就是愛如來,就是愛上帝,一定要活在性中,而不是總是想拒絕性。 要確信性是美的。 十六、人的一生,千萬不要與任何人結成死黨或同盟,不要與人結下太深的緣分,無論你認為他或她多麼有價值或多麼讓你喜歡愛戀。 天涯無處不芳草,青山處處埋忠骨,不要守住一棵樹而忽視整片森林。 十七、與人交往,一旦內心覺得有點不合適,或者已經受到了精神的,或心靈的,或肉體的傷害,千萬就此打住,尋找下一個,再不要繼續維持關係了,糾纏下去,雙方都會受傷。 十八、走上帝之道禪院之路,一切以創造者的意願為中心展開,要真實地面對自己,不要虛偽,不要虛華,不要有心機,要活得簡單、踏實、純樸、自然。 心靈花園的建設是人生的重中之重,要甘於平凡,千萬不要追求非凡,不要虛名,不要企圖讓人稱頌和讚美,不要希冀讓人們對自己刮目相看,“春江水暖鴨先知”,自己穿的鞋子合腳不合腳只有自己清楚,不要為了人們的評論和眼光而穿上讓自己夾腳難受的漂亮鞋子。 此處我要強調,此篇只對禪院草有效,對大眾無效,否則,大眾會說我在騙人,會說我傲慢,會說我不自量力,會說我是邪魔外道。 當然,人們如何評論我不掛在心,關鍵是引起爭論就不好了,所以,任何人讀了這十八個建議,你認為有參考價值,就參考,你認為我在胡言亂語,那就按照你自己認為對的去思去想去做就是,所有的人都是對的,沒有錯的。 解讀釋迦牟尼使者——佛山草的無相境界 佛山草說:“只要好吃,儘管去吃,管它名叫佳肴還是狗屎。 這個廟只要是敬畏上帝,教導人走上帝的路,管它名叫上帝廟還是撒旦廟,只管去拜就是。 “ 這是無相境界。 不管是佛,還是魔,「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進入無相,不受欺騙。 無相,是釋迦牟尼高深智慧的主要內容之一,佛告訴我們: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 “如來不應以具足相見。” “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轉輪聖王當然不是如來) “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釋迦牟尼使者——佛山草用通俗且驚世駭俗的語言把無相的含義表達得絕妙之極,全世界學佛者很多,但用這種大義凜然,不怕熱嘲冷諷的態度傳揚釋迦牟尼教誨者,恐怕只有精通佛法的高僧才有膽量如此說。 普通的人,如果你做好了美味佳餚,端給他,告訴他說這是狗屎,食慾會蕩然無存,因為人們有狗屎相,有了這個狗屎相,一聽到狗屎二字,便會條件反射式地感到厭惡,除非他從來沒有見過或聽說過狗屎。 假如把美味佳餚端給剛會說話,對狗屎沒有任何概念的孩童,告訴他,這是狗屎,他吃了香,那麼,他下次還要說:“我要吃狗屎。 “ 當今的人們喜歡名牌,名人,願意聽專家權威的話,當然這無可非議,關鍵是,一旦思維形成定式,就將被外相迷惑,再也不會對真理感興趣了。 一旦執著於外相,判斷是非的概念就形成了,概念一經形成,離佛就越來越遠了,所以釋迦牟尼不斷地教導我們要無相。 我愛的許多人,無論我如何呼喚他們,他們也不上我的當,因為他們已經被相迷惑:“雪峰,不就是那個農民的兒子,工人出生的普通人嗎? 騙陌生人可以,騙我們,我們還不知道他的半斤八兩? “我在他們眼中已經成了狗屎,即使我將天下最好的美味佳餚準備好,他們也絕對不會來聞一聞。 有了相的概念,已經與佛無緣,國家、民族、家、正義、自由、人權、民主、共產主義事業、耶酥、釋迦牟尼、權威、領袖、叛徒、內奸、好人、壞人、善人、惡人等等,等等,有了這些概念,再如何探索真理? 再如何進入無相境界? 所有相中,最難放棄的是我相,如果我把某人罵了一句,諷刺挖苦了一句,或對某位女性在大庭廣眾面前挑逗了一句,他(她)就永遠再也不會相信我了,為什麼? 因為他(她)覺得自我受到了傷害,由於有了這個“我”,放不下這個“我”,最後,只能無“我”了,放棄“我”,才能有“我”,有了“我”,哪有“我”? 還是釋迦牟尼使者高明。 上乘佛法無我無經 佛陀的思維是無相思維,無色相、無心相、無法相,融會貫通,如如不動。 通讀《金剛經》,核心是佛在開示我們最上乘佛法——無相思維和無相境界。 佛陀是如何說的呢? 佛說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是菩薩。 不住色佈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 沒辦法以身相見到如來。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我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我所說的法只是過河的筏子,不是法本身。 所謂的佛法實際上不是佛法。 應這樣生清靜心,不讓心滯留在有形物質上,不讓心滯留在聲音上、顏色香臭味道上、感觸上、規律上,要讓心沒有滯留的地方,應生無所住心,這樣清靜心才能產生。 離開了一切相狀,就是佛了。 如來所得法,既不是實的,也不是虛的。 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如果有人說我在說法,我留下了什麼法,這人是在誹謗佛,他不明白我所講的佛法。 我一點法也沒得到,所以獲得了無上正覺。 執著於相去求佛,實際上是在行邪道。 法不是空,不是實,不斷滅,所以不能保持空無的相狀。 一切法無我。 如來並沒從那裡來,也沒到那裡去。 若有意識地去求法,就如人在水中撈月,在忙著抓夢幻泡影。 以上是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對我們的開示,依據佛示,我們可以知道,佛法無我,佛法無經。 那麼,所有的佛界大德高僧講了什麼佛法嗎? 沒有。 誰也不敢說“我講了佛法。 “ 那麼,佛教的所有經典都是佛法嗎? 不是,所有經典都不是佛法。 那麼,所有的大德高僧和佛教典籍在幹什麼呢? 答:在幫助我們過河。 講到現在,我想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佛陀說他是在「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的道理了吧? 發小乘者有我、有相、有經。 發中乘者解我、解相、解經。 發上乘者無我、無相、無經。 發最上乘者站在彼岸砸佛、砸經。 由此觀之,那些燒香磕頭、拜佛念經的人屬於小乘。 那些為人解說經文的人屬於中乘,那些講禪悟道理的人屬上乘,那些罵佛罵經文的人屬於最上乘。 請大家注意,罵佛罵經的人必須是精通佛法后的得道者,一般人千萬千萬不可罵佛罵經,否則就罪孽深重,萬劫不復了。 大家現在可以能感悟到,釋迦牟尼佛講的佛法博大精深,含蓋宇宙萬物,一部《金剛經》所含的容量一輩子也解不完,說不完。 但願有人能明白我在說什麼,講什麼。 大家可以對照這篇文章理解《道德經》中老子講的道的含義了。 佛法和道是一回事。 無我無相走向涅槃 我(雪峰)本天國來,還回天國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我已無求無怨無恨無惱,來人間,為的是了卻一場心願,完成一次使命,中途遇到阻力磨難,這非我所願,我死後,剩下的人尋找紫薇聖人為你們指路導遊。 我心現在非常喜悅平靜,若天道安排我現在離開,我毫無怨言且欣然接受。 該做的我已經做了,剩下的18道八卦陣由紫薇聖人為大家解析,萬年界二瞥和仙島群島洲一瞥二瞥及20個平行世界情景自有人為大家描述,生命的最後兩個奧秘等待後來者為大家展示。 萬事皆有定數,不必慌張,也不要著急,著急也沒用,人人都在忙自己的事,都在努力積累功孽為自己尋找歸宿,不必對抗,不用分辨,不必怨恨,是非自有神辨清,功過自有道評定,各奔前程。 人生是一場夢幻,是一場遊戲,是一段曇花一現的歷程,沒必要較真,就隨遇而安、隨緣而化、隨性而動,隨機而作吧! 我離開后,由於沒完成使命,所以去不了仙島群島洲,依然返回千年界繼續修鍊,禪院草去仙島群島洲的恐怕也沒有幾個,大部分也只能前往千年界,對此請不要怨恨我,因為我盡心盡力了。 不管我以什麼方式離開,千萬不要怨恨任何人,不要復讎,他們做的事由不得他們,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每個人的獎懲由道確定,你們只有拯救人的權力,卻沒有懲罰人傷害人性命的權柄。 且莫讓憤怒燒了功德林而追悔不已。 眼下遇到的迫害和磨難,雖然不是我所願,但我十年前的文章中已經明明白白寫的清楚,這是必經之路,請千萬喜悅接受,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天道在運行,程式在運行,就當遊戲玩吧!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諸法有我 佛學有一個概念,叫“一切事物皆無自性(諸法無我)”。 這個概念對耶? 錯耶? 如果從宇宙的道性來講,「諸法無我」的概念是正確的,萬物無自性,只有道性。 但是,如果去掉了自性,無“我”了,一切就失去了意義,就如宇宙沒有了生命,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所有價值。 正是因為有自性,萬物才呈現出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千姿百態、變化萬千的生命奇觀和自然萬象,若一切事物失去了自性,宇宙就歸為混沌。 正是因為諸法有我,生命才體驗到大自然給予的愉悅和激情,才會在滄桑變遷中享受生命的悲歡離合、曲折起伏,“我”才能產生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才有動力去探索和創造,若諸法無我,生命將不存在。 “我思故我在,”沒有了“我”,就等於沒有了意識思維,沒有了意識思維,宇宙歸於零。 一切事物皆有自性,草有草性,花有花性,山有山性,水有水性,人有人性,佛有佛性,哪一個事物沒有自性? 即使在同一序列內,比如人這個序列內,張三有張三的自性,李四有李四的自性,千人千面,萬人萬心,差異的起源皆源於自性,若一切事物皆無自性,哪來分別?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若無“我”,哪來的“心”? 哪來的「識」? 賽斯的核心理念是「實相由我造,」若無「我」,哪來的實相? 佛陀教導我們要「無我相」,那是啟發我們先放下我執,只有把“我”的執見、偏見、陋見拋棄了,才能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看到自性如來,才能在36維空間中“天馬行空,自由往來”,才能從一切藩籬和桎梏中把自己解放出來,才能從萬象變化中解脫自己,從而獲得涅槃,擁有無上正覺,而這一切的目的,最終是為“我”服務的。 老子的“無為”不是什麼也不為,“無為”的最終目的是“無為而無不為,”這與“無我”而“處處有我”是一個道理。 我們知道,一切實相是自我意識的投射,量子力學中的那個“觀察者”就是“我”,微觀世界的運動隨著“觀察者”的“觀察意念”而運動變化,日本科學家試驗的那個“水分子結晶”完全與“觀察者”的意識關聯,萬象給人的感覺與“我”的心態和情緒密切相關,在一個小集體內,比如家庭和朋友圈內,“我”就是團體和諧與否的因數,“我” 的一言一行直接牽扯到這個小集體的情緒變化...... 這就是說,“諸法有我”。 當人說“我已達到無我的境界”時,恰恰說明瞭“有我”,若“無我”,哪來的“無我境界”? 當人說「自我盡失,心曠神怡」時,恰恰說明「有我」,若「無我」,哪來的「心曠神怡」? 當人追求無上正覺,想去極樂世界時,恰恰是因為“有我”,若“無我”,誰去極樂世界? 禪宗六祖慧能在「風動、幡動、心動」問題上說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而是人心在動,這就是說正是因為有“我”,才看到了風吹幡動,若無“我”,不論是幡,還是風,都不存在了,從這個意義上講,諸法有我,若無我,諸法將不存在。 每日每時,時時處處,正是因為「有我」,才體驗和感受著生命的悲歡離合潮起潮落,才展現著生命的風采和生活的絢爛,若無我,怎麼體驗? “我”有“小我”和“大我”之分,“小我”的“我”,體驗到的是無盡的苦惱和磨難,“大我”的“我”,感受到的是無量的開心和歡樂如何從“小我”走向“大我”,才是我們修行修鍊的目標,純粹的“無我”,那是在走向頑空,走向消極, 走向絕滅。 提高認識,轉換思維,完善意識,爭取開法眼佛眼,就會看到一切事物皆有自性,就會看到“我”的法身遍佈一切法中,諸法有我,就會體驗極樂情景。 不僅要向上看,還要向下看,不僅要站在植物動物的角度上看人和神的世界,還要站在人和神的角度看植物界和動物界,最後遍觀一切法界,如此,就會獲得渾沌思維,才會明白一切事物的真相,才會遊刃有餘,獲得神仙果位。 無我無相好處多 空靈狀態是一種無我無相無牽無掛無煩無惱無憂無慮無恐懼無執著而覺得異常美妙異常自由的狀態,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狀態。 開啟靈覺,就能知曉真理。 靈覺不開,永遠難知真理。 如何開啟靈覺? 答:做到無我無相,無牽無掛,無煩無惱,無憂無慮,無私無傲,順道而行即可開啟靈覺。 仙佛無我無相,無怨無恨,無憂無慮,無牽無掛,是零態,活的是性,那麼,就讓我們回歸零態,回到性中。 修行修鍊的最高境界是要消除我執,做到“無我”,只有放棄我執,達到“無我”境地,能與道合一,與道合一了,就修成正果了。 當人的意識處於空靈秀狀態,自我盡失,無我無相,心無掛礙,喜悅綿綿時人體會釋放出一種靈丹妙藥,這種靈丹妙藥可以使疾病消失,絕症痊癒,奇迹發生。 比太極思維更高超的是無相思維,無相思維的另一個含義是萬象思維,釋迦牟尼說:“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於爾所世,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相佈施。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等等,要想使自己融入道,只有達到無相思維的境界才能做到,也才能擁有佛眼,也才能破解《金剛經》的奧妙,典型的例子如列子的老師壺子的神通變化就是壺子擁有了無相思維的原因。 不要去理睬什麼自性、佛性、如來本性和天性,而是努力擺脫煩惱、憂愁、恐懼,進入心無掛礙心無所住無我無相境界,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最美好的願望就能達成,最美好的理想就能實現,就能進入生命的高層空間,就能盡享生命的無限樂趣。 佛的教誨是“無我”,一個“無我”的人是沒有自由意識的,佛的狀態是“無我”,若“有我”,那就不是佛。 與道合一天人相應的要求是,使自己的自由意志與道的程式和天的規律法則相一致,而不是相抗衡,也就是說,讓自己心甘情願喜悅開心地與劇本情節和人物安排相契合,演啥像啥,幹啥像啥,步步相合,心靈相應。 執著是人的自由意志的極端表現,要你東,你非要西; 要你玩,你非要幹; 要你動,你非要靜; 要你脫下,你非要穿上; 如此一來,矛盾衝突加劇,苦難災禍頻發。 大家可以從周圍人群、歷史人物、電視劇中的人物中觀察歸納,一定會發現,凡執著的人生活困頓,人生不順,結局不好。 所以佛陀教導我們要「消除我執」。 每一個生活在家園的禪院草從個人的體驗中也可以發現這個奧秘,當你堅守禪院理念並嚴格按照導遊路線圖行走的時候,你會體驗到開心、快樂、自由、幸福,而當你違背禪院理念與導遊路線圖不一致的時候,會感受到壓抑、鬱悶、不舒服,享受不到開心和自由,這都是想施展自己的自由意志造成的迷亂。

Last updated